《基金》Q2有望推新解藥 聚焦醫療保健類股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新冠疫情中的希望用藥瑞德西韋,預估最快4月3日可得到的重症病患臨床數據結果,而4月10日為中輕度病患的臨床結果,一旦針對疫情緩解有效,則相關製藥產業也將有表現空間,建議趁早把握投資機會。

隨著新冠疫情全球增溫,美股出現恐慌性下跌,醫療產業即使相對表現抗跌,卻仍不免跟著信心面而下跌,但隨著新藥的測試,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為,目前醫療保健多數次產業平均估值來到10年平均以下,相對投資價值浮現,建議投資人趁早分批布局,加碼投資。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核心基金經理人黃壬信認為,全球遭遇前所未見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卻也加速非接觸式(contactless)診療需求提前爆發,原先已在發展軌道上的互聯網醫療將更快進入廣大應用,進而帶動核心技術公司營收表現;也因疫情提供了優質公司的中長線進場點,可由專業團隊分析篩選具成長潛力個股彈性操作,產業具表現空間。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過去幾次市場出現較大修正時期,醫保產業的營收受傷程度小於整體S&P500產業平均營收受影響程度;由2003 SARS期間美國醫療生技指數也較大盤跌幅相對較低,且後續漲勢更加凌厲的特性,考量到瑞德西韋的實驗病患有望於3月底至4月初揭露臨床試驗結果,預估醫療保健類股可望逆勢向上盤堅。

中國於2月底渡過新冠疫情高峰,3月初疫情開始蔓延至歐美並擴大,歐美股市因醫療設備不足大力向中國採購,且操作上也因提前在2月底加大中國醫療器材及檢測試劑的布局,一度最高將亞股提高至20%,故當歐美股市大跌時,中國醫療器材相關個股受惠,使表現上相對有撐。

黃壬信認為,雖歐美疫情目前較亞洲嚴重,但考量到中國湖北3月25日起陸續取消離境管控,後續透過傳染再爆發的可能性加大,相對於美國雖正處疫情高峰,但因產業模式相對於中國製造業為主的模式,美國更容易管控及人員隔離,故預期未來美國復工情況會較佳。因此,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的中國醫材相關配置在3月中已進行獲利了結,減少受傷程度,目前僅留少數亞洲部位,其餘九成轉往配置在美國醫療保健及其他相關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