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新興市場外匯存底,20年首見下降

【時報-台北電】金融時報報導,新興市場去年外匯存底出現20年來首度下降,主要是因為競爭力衰退、資金外流和憂慮美國貨幣政策等因素所致。

金融時報訪問10位新興市場分析師,當中9位認為新興市場已過了「外匯存底高峰」期,未來幾個月外匯存底會繼續萎縮。

這會削弱新興市場國家繼續買進歐美債券的能力,甚而會扭轉西方國家過去10年藉外國購買其債券而取得資金發展經濟的趨勢。

ING投資管理資深新興市場策略師巴克肯(Maarten-Jan Bakkum)說,自從新興市場外匯存底去年6月達至頂峰後,除了墨西哥、印度和印度外,所有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存底都下降。

國際貨幣基金(IMF)周二表示,去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存底總額,減少1,145億美元至7.74兆美元,為IMF自1995年開始追蹤以來首次減少。去年第2季底頂峰期達8.06兆美元。

ING收集15大新興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2月新興市場外匯存底減少速度加快,總共減少2,997億美元。若以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和2月來看,外匯存底較1年前同期的減少幅度是前所未見。

巴克肯表示,今年首季新興市場外匯存底也可能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新興市場外匯存底從2004年底時的1.7兆美元開始增長,是十年來全球經濟的基石。

新興市場透過貿易盈餘、投資組合的資金流入和直接投資等,累積其龐大準備,並以之再投入歐美債市,為負債累累的已開發國家提供成長動能。

專家認為這情況已開始逆轉。匯豐(HSBC)分析師紐曼(Frederic Neumann)說,所有跡象均顯示有些情況開始惡化,若新興市場外匯存底不再累積,全球儲蓄過剩的現象也將改變實。

他強調,當西方貨幣政策由寬鬆轉為緊縮時,新興市場外匯存底再投資情況將不復見。(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