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經:BIS表示,全球債務可能少報13兆美元,因未計入外匯衍生品

【財訊快報/蔣宛如】路透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週日(17日)公布最新報告顯示,因傳統會計實務並未將用於國際貿易及外幣計價債券對沖的外匯衍生品考慮在內,全球債務可能少報約13兆美元,與美國經濟規模約18兆美元(2015年數據)只成不到三成。

BIS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少報債務帶來的潛在風險很難評估,但主要疑慮在於流動性緊縮,就像在金融危機期間匯率互換及遠匯市場遭遇的情況一樣。數據顯示,少報的13兆美元曝險,已經超過3月底時美國以外企業和政府帳上債務總額的10.7兆美元。在當前會計準則下,這些外匯衍生品並未顯示在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的財務報表內,意味著很難知道這些債務藏在哪裡。

BIS貨幣和經濟部門主管Claudio Borio及兩位同事Robert McCauley和Patrick McGuire在最新季報中表示,「債務狀況仍然不明朗,會計準則大多把這些債務放在表外,做為衍生品,實際上是擔保貸款,到期時本金是全部返還的。尤其是多數外匯互換和遠期的期限較短,可能引發大量期限錯誤配置,從而激發大規模流動性需求,特別是在市況緊張的時候。」

國內投資人在購買外國資產時有三個選擇:購買外匯遠期、進行外匯互換或回購交易。前兩種方式以淨額基準記入資產負債表,不考慮名目金額,而回購交易以毛額基準記入。但這三種交易方式從本質上講是類似的,都是有擔保債務。

BIS表示,互換及遠匯市場去年日交易量超過3兆美元,相當於外匯總交易量的逾60%。超過90%的交易涉及美元,外匯互換占其中的75%。其中,短期合約占了絕對多數。2016年底時四分之三的倉位距到期日不到一年。

儘管自2000年代初期以來,未到期的外匯互換及遠匯合約規模增加三倍,至58兆美元,幾乎是全球貿易額21兆美元的三倍,但在金融危機後減少,反映出隨著交易和投資銳減,對沖需求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