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供給過剩,小麥價跌至10年新低

【時報-台北電】《金融時報》報導,由於俄羅斯、美國等全球主要小麥生產國大豐收,今年全球小麥產量上看7.43億噸創新高,供過於求陰影籠罩下,小麥價格崩跌到10年新低點。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麥9月期貨價,上周五收盤大跌4.4%,報每英斗3.835美元,創2006年9月以來最低價位。麥價自2008年至今累跌71%,當年爆發的糧食危機,將小麥這個全球最普遍食用榖物的價格,推高到每英斗13美元之上。

分析師鑑於於小麥大面積種植加上氣候和緩,一再調高該穀物展望。國際穀物協會(IGC)上周將今年全球小麥產量預測,上修至創紀錄的7.43億噸,與去年相比增多1%。

據美國農業部資料,近期美國冬麥收成量達4,500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1%。有小麥商的庫存多到穀倉放不下,被迫將小麥堆放在戶外。

俄羅斯的小麥庫存隱憂也有加劇之勢,俄國今年小麥產量料超過7,000萬噸,將擠下美國躍為全球第1大小麥出口國。另一小麥生產大國加拿大,政府預估今年產量寫下25年來第2高。小麥收成期將臨的澳洲,收成量估達2,650萬噸,為5年來之最。

今年唯一收成量看跌的主要小麥生產國是法國,當地產區收成料因豪雨而大受影響。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深經濟學家阿巴希安(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無論法國或其他少數生產陷困境的地方出了什麼狀況,今年大多數國家的小麥供給無虞。」FAO數據顯示,全球每年人均小麥食用量為67公斤。

該穀物分析師並提到,小麥價格壓低並未明顯刺激需求,小麥需求通常隨人口成長而起。預估今年小麥產量將比消耗量多出約1,000萬噸,恐使全球穀物庫存量進一步膨脹。

IGC經濟學家雷諾斯(Amy Reynolds)指出,小麥作物品質不均,雨水充沛雖有利豐收,但也使得農地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全世界能否充分提供優質小麥成一大問題。(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