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景氣冷颼颼,貨櫃航運業靠結盟過難關

【時報-台北電】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貨櫃航運業的經營相當艱難,除了韓進海運破產外,其他業者都要互相扶持來渡過難關。

全球四大貨櫃航運聯盟已經重組成三大聯盟,專家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最終會由這三大聯盟主宰海上貿易。

業界估計貨櫃航運每年的市場規模達1兆美元。貨櫃航運業向來由主權財富基金和極富裕的個人所掌控,且過去30年來的產業生態,是由數十家規模大小不一的公司互相殺價競爭。

但隨著貨船供應過剩和全球貿易疲弱,逼使業界裡的大公司透過併購或結盟,以共用貨船和分擔港口停泊費等方式來降低數億美元計的營運成本。

過去2年,業界排除許多整併和結盟上的障礙,終於形成目前2M、大洋聯盟(Ocean Alliance)和THE Alliance等三大聯盟的鼎足局面。

由馬士基(Maersk)與地中海航運(MSC)兩大業界巨擘組成的2M聯盟已經在運作當中,至於其他兩個聯盟預計在4月正式上路。

根據多家海運數據供應商的資料,這三大聯盟包含了11家業者,掌大部份亞洲到歐洲和跨太平洋等貨櫃貿易航線。

海運顧問公司SeaIntelligence執行長積遜(Lars Jensen)說,少數沒有成為這三大聯盟成員的業者,如果不想辦法加入,就只能退縮成為區域性航運商或被迫倒閉。他預估全球前20大貨櫃航運公司去年全部出現虧損。

雖然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去年11月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聯盟之間有聯手操縱運費的證據,但美國其他主管機關和貨主仍然憂慮業界會透過聯盟的力量去壟斷定價和削減服務。

FMC委員杜依里(William Doyle)說,他們會持續監視業界狀況,若有出現不合理漲價或削減服務等狀況,就會祭出要聯盟解散或其他必須要的行動來解決問題。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