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二億「訂單」走得到上市櫃生產線嗎?

四六二億「訂單」走得到上市櫃生產線嗎?

「政府的總預算書,實在很難消化,」一名立委助理苦笑著說。

大本大本的總預算書,被外界形容為「天書」;而老百姓的納稅錢,正也在複雜難解的字裡行間迂迴流竄,值得推敲的是:計畫的複雜度和計畫書的厚度,正好與預算經費的透明度成反比。

國家的錢 去了哪裡?

2017年的國家預算,除可檢視新政府是否說得到、做得到,它更關乎產業發展,特別是財報相對透明的上市櫃公司接單前景。因為,新政府很重要的財經政策基調是:接地氣,以公共建設、創造內需,拉抬經濟產業發展。

所以,特別是分配至「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的462億元,究竟如何分配?嗷嗷待補的產業界,恐怕不宜等閒視之。

據中央政府在總預算案中的說明:「面對與日俱增,層出不窮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問題,為突破形勢與競爭壓力,政府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並以『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為主軸,利用國內產業優勢利基,推動從北到南打造產業創新生態系,提高廠商生產力,以帶動區域經濟成長。」

從這段八股文字的敘述中,對產業而言,重要的關鍵語彙是:「利用產業優勢利基」,「從北到南打造產業創新生態系」,以及「帶動區域經濟成長」。

就政府論述的關鍵語彙,再對照「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各自的預算,可以略見國家經費走向的梗概。據行政院版本的總預算書說明,政府推動創新產業計畫,在民國106年度編列462億元,其中最大宗的正是:「亞洲.矽谷」達113億元,並由四大部會: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教育部負責執行。

廣告

「工業4.0」轉譯為「智慧機械」

另外,德商結合台灣媒體大力推銷的「工業4.0」,新政府不買單,現轉譯為「智慧機械」,預計將投入四十六億元,仍是由經濟部、科技部主導。內容主要包括經濟部推動智慧機械創新產業、製造智慧化關鍵技術躍升、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運作發展等,需28.3億元;科技部致力於推動中南部智慧機械及航太產業升級計畫等則佔有17億元。

綠能產業被新政府喊得震天價響,也吃到50億元大餅。其中,台南的沙崙綠能科學城是重點,看來,所分配到31億元,將成為台南市長賴清德推動台南成為綠能城市的關鍵助力。在中央,經濟部及原子能委員會則分食了其中的17億元,多數將用於再生能源如風電發展環境建構。

生醫產業 也有百億大餅

蔡英文總統最愛的生技醫藥,經費僅次於「亞洲.矽谷」的113億,也有103億元的規模。衛生褔利部、中央研究院、經濟部及科技部都是預算執行重點單位。但對照比較,預算仍不少花在硬體建設。試問:國家預算用於硬體建設,除了消化預算,能否看到藉由計畫執行建立更有價值的無形資產,以及在二十一世紀決定勝敗的軟實力?

來自於國防的訂單,在「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的462億元中,不容易看見;可得的只有國防產業的16億元,主要用於資安。

新農業及材料,是追加上的創新產業,即「五加二」中的「二」,但所佔經費比重不少,共達80億元,高於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不難想像背後所歷經的一場資源爭奪戰。

「五加二」中新增的「二」 猶可嗅出預算爭奪的煙硝味

其中,新農業佔了58億元,農業委員會的執行項目就佔了47億元,計畫內容包括區域發展規畫、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擴充等;科技部、衛生褔利部及中央研究院三個單位分配傳染病整合防治計畫的一億元。

至於推動新材料的高值材料循環專區,則有23億元;在此,主要以經濟部為主,但預料不少預算將用以支持高雄的石化產業轉型升級。

除了「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的462億元,幾乎年年被詬病的科技專案,今年預算規模達106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政府預算的分餅邏輯,永遠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該問的是:這些錢既是為帶動地方產業,它分配完後,何時才可以發揮帶動效益,反映在上市櫃企業的財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