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反駁泡沫說,台ETF將再進化

【時報-各報要聞】有國外法人預估ETF市場未來恐出現泡沫化,台灣ETF發行檔數已破百檔,儘管國內法人並不認同「泡沫說」,但國內ETF未來發行應會趨緩並產生質變及再進化,且在「被動式管理主動化」趨勢下,ETF甚至可能取代主動式共同基金地位。

國內從2003年出現第一檔ETF至今,根據統計,近3年ETF激增,截至2018年3月底國內ETF檔數已達115檔、總規模達4161億元,不但早已遠超過台股基金規模(1776億),甚至比投信發行的跨國基金規模(4053億元)還要高。

法人表示,近2年全球ETF市場發展出現新變化與新趨勢,一是知名共同基金公司紛紛加入ETF發行之列,例如富達、富蘭克林;二是這些基金公司以發展主動管理型、智選(Smart Beta)型ETF為主;三是北美市場已出現以AI技術主動選股的ETF及ETF組合型基金;全球第一檔AI技術主動選股ETF更已在去年10月18日掛牌,顯示全球ETF發展有邁向主動化管理趨勢。

國際資產管理已廣泛使用Smart Beta ETF,根據Powershares資料顯示,從2010~2016年間,整體ETF總資產中,Smart Beta ETF 佔比達12%;資金淨流入美國股票ETF中,Smart Beta ETF佔比超過21%且有6成的機構法人預期未來3年將增加投資Smart Beta ETF 比例。

國內ETF發展正跟進國際這股趨勢,元大投信副總經理黃昭棠認為,ETF的發展將從產品發行進入到ETF應用(Application)。該投信去年底發行的元大高息低波ETF及元大亞太優質高息100指數基金等都屬於這類型,之前的台灣高股息、大中華價值指數、亞太政府公債指數皆具有Smart Beta概念。

即將在近日募集的富邦臺灣中小A級動能50 ETF同樣採取Smart Beta投資策略。另有法人指出,若Smart Beta ETF長期可以打敗主動式基金績效,由於ETF成本低,Smart Beta ETF有可能逐漸取代主動式基金,那麼ETF產品的改變及再進化,將為台灣共同基金市場帶來整體市場的質變與量變。(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