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存錢~~ 諾貝爾得主想不透的事?!

文:歐陽姚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分享當年來台進行國民儲蓄率研究的經驗。他指出,美國人多半沒有儲蓄習慣,所以不能在美國進行國民儲蓄研究;想要研究儲蓄就要來台灣。台灣人不管幾歲都在存錢,根本就是儲蓄王國,到現在他還想不透原因?

*突逢失業 75%有錢過活

雖然華人「養兒防老」觀念已經落伍;不過「積榖防饑」還是經得起考驗。根據調查有75.4%的台灣人突然失業了,存款還足以生活一段時間。

相較於不愛存錢的美國人,一經失業面臨的影響就大許多。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許多遭逢失業的美國人,由於平時沒有儲蓄習慣,猛然斷炊後,只要幾個月付不出房貸、商業保險費、車貸…,房產、名牌汽車就相繼遭到法拍,或是失效,嚴重者甚至淪落街頭,產生的骨牌效應不謂不大。

*存糧多寡 安心即可!

有人奉行極簡哲學,能存盡量存,也有人今天吃飽了就好,其實過與不及都不太好。一般建議6個月的家庭收入為基礎(譬如:家庭月收入12萬元×6個月=72萬元),以備不時之需。頂客族與社會新鮮人,可自行加減!

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由於沒有家庭負擔,是「存糧」的黃金時期。建議以收入-儲蓄=支出。發薪日先將該存的金額,轉帳到定存帳戶,餘額才是生活費;若是月光族,記得不要使用現金卡或信用卡。

*個人金錢觀!

在商業極度發展的今日,社會分工極其細微,不可能自給自足。利用金錢交易,變得更為重要。因此才會有錢非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的說法。

廣告

財經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曾經做過一項有關「個人金錢觀」調查表。「妥善管理金錢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受到最多人的肯定,否則縱使父母留下金山、銀山,也很快就花費殆盡。

至於,「一個人錢越多,代表越成功」,雖然只獲得三成受訪者「非常同意/同意」,不過就賺錢能力而言,成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除非金錢來源是偷、盜、詐…不正當手段。

*國人個人金錢觀調查表

*妥善管理金錢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 99.20%

*該花則花但不應該浪費98.60%

*累積財富要靠自己工作努力 不是靠父母~97.70%

*努力工作創造財富是一件快樂的事~94.60%

*錢是重要且有價值的~92.10%

*錢是安全感很重要的來源~85.30%

*錢象徵權力 可以用來要求別人做事~35.60%

*一個人錢越多 代表越成功~30.30%

*喜歡的東西如果今天不買 被買走了就沒有機會了~28.00%


一般而言,錢的用途,大致可分以下幾點:

1滿足口腹之慾、2裝扮自己、3栽培自己、4人際關係、5政治性。

只是如何運用「金錢」,存乎一心!有人錢不多,仍過得開心;當然也不乏家財萬貫,卻仍不滿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