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跌中油大虧 經濟部檢討油價機制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015年8月26日電)原油跌跌不休,中油汽柴油業務面臨虧損,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受限油價公式,成本跟調價指標存在時間落差,經濟部正在檢討油價機制結構,還沒結果,也沒時間表。

中油公司今天在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行「2015年石油市場之變革與展望」,研討會由董事長林聖忠親自主持,並邀請經濟部常務次長楊偉甫蒞臨致詞。

研討會就「低油價時代來臨?石油市場之供需與美元展望」、「國際發展趨勢下我國能源政策之調適與經濟發展」、「亞洲煉製產能提升對全球成品油貿易之影響」及「亞太國家之石油安全存量(戰略儲備)」等4項議題,邀集國內外能源經濟與石油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演講與交流,以提供政府制訂能源政策的參考。

楊偉甫表示,台灣自產能源很少,且高度仰賴化石能源,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103年台灣進口能源占總供給比例高達98.04%,其中原油與石油產品進口合計占進口能源的48.52%,顯見石油對台灣的重要性。

他說,國際原油價格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走跌,前幾天甚至跌到每桶40美元上下,中油公司從採購、裝船到消費者手中,至少要花費長達2至3個月的時間,但售價卻是以近週價格計算,顯示油價成本跟調價指標間存在明顯的時間落差。

楊偉甫說,中油是國營事業負有穩定國內油價的政策任務,並負擔大部分的安全存量及受限油價公式的僵硬化,導致汽柴油面臨嚴重虧損。

他在會後受訪說,經濟部正在檢討油價機制結構,不是公式的問題,但目前還沒有結果,也沒有時間表。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則認為,原油價格上上下下波動,長期來說會取得一個平均價格,像去年開始一路往下的情況很少見,現行的浮動油價公式已運作7、8年,不需要為了現在「非常極端」的情形改變,且「經濟不會那麼爛,會回頭」。

他說,油價公式成本與調價指標有時間落差是「實務」問題,從中東運油到台灣就算飛的也要時間,以前原油價格一路往上時,也沒有要調整結構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