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聖專欄-機器人與自動化 為ETF帶來無限想像

工商時報【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 美國那斯達克證交所2013年10月22日首次借重機器人之手成功敲響收市鐘聲,慶祝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指數ETF的推出(ROBO-STOX ETFO),宣告機器人與自動化正式加入世界商業主流。 當年這檔ETF成立後,不到5個月規模便突破1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3日,規模更已高達9,474億美元,呈現高速擴增態勢。近年來,由於總體經濟環境的變化,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持續受到市場的矚目,讓過去多為矽谷創投公司與產業研究專家才能涉獵的領域,因這檔ETF的上市,開啟一般投資者布局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的直通車,創造普羅大眾參與的機會。 每一種風潮的興起必有其原因。高齡化社會隱含著勞動人口的成長趨緩,最直接即是反映在工資層面,舉例來說,風靡台灣的國際平價服飾,讓台灣消費者得與全球同享這股平價風潮,但平價服飾材質越來越單薄。其實,這與全球工資上漲有關。平價服飾的製造成本中,過半來自原物料,約三成來自於勞工成本,其他則來自運送、稅務及其他通路成本。近年來,勞工薪資以兩位數百分比上升,服飾業者若要保持平價,只有兩個選擇,把生產基地轉移到更廉價的國家,或是壓低原物料成本。 中國這幾年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轉型,製造業缺工事件頻傳。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分析,2010年一台要價人民幣46.3萬元的工業機器人可取代3名平均年薪約3.1萬元的工人,回本時間約5.3年;但至今年一台單價33.2萬元的工業機器人,預估可取代3名平均年薪約6萬元的工人,回本時間僅1.5年。此外,全球企業管理顧問機構波士頓顧問集團(BCG)預估,未來10年工業機器人與相關軟體價格將下滑兩成,且每年效能將可提升5%,顯示當工業機器人回本時間降至0時,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將大量取代人工,成為製造業的生產大軍。 在相關衍生的投資趨勢方面,目前全球較具代表性的Robo ETF為美國ROBO-STOX於2013年發行的Robo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ETF,及愛爾蘭緊接於2014年發行的ROBO Global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GO UCITS ETF,規模分別約為9,500億美元及7,600億美元,涵蓋全球具備機器人及自動化研發生產能力的企業,包含台灣數家上市櫃公司。 以Robo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ETF為例,該ETF集合全球83檔機器人概念股,多數為美德日重量級企業。美德日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優勢領域各不相同。日本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方面有明顯優勢,歐洲則在工業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方面處於領先,美國主要優勢在系統集成領域、醫療機器人和國防軍工機器人。 在這波機器人及自動化潮流中,中國提出「製造業2025」計畫、美國有「再工業化」政策、日本推行「機器人新戰略」,以及德國的「工業4.0」,凸顯出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將呈現多種不同取向的風貌。 機器人產業未來的用途將逐漸細分化,除具備大量生產能力的量產機器人外,還包含軍工業、人機協作、運輸、服務業、無人車、醫療及農業等領域。尤其在高齡人口與獨身人口大幅增長的當下,陪伴型機器人、醫療用機器人常是新聞傳媒爭相報導的夯話題。因此在全球人口朝向高齡化發展的情勢下,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正巧搭上這班趨勢列車,具有高潛力成長特徵。另一方面,資產管理公司負有發掘市場需求及滿足投資人理財配置的責任,未來連結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的ETF,可望成為全球人口結構變遷下的配置型產品。 目前已有業者推出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的主動型基金,亞洲市場未來或將出現具備更低成本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的ETF,提供投資人更多元且更低成本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