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競爭 像停不下來的失速火車

工商時報【彭禎伶╱台北報導】 壽險業去年新契約保費近1.38兆元,其中從銀行通路拿到7,608億元的資金,大部分是 「逐利率而居」的資金,若升息、有更好的投資標的,資金就可能解約離開,但壽險業已停不下吸金速度,金管會也擔心壽險業再競相提高宣告利率,恐成「失速列車」。 保險局2019年希望強化壽險業資本強度,提高淨值,降低槓桿比率;也希望壽險公司不要過度吸金,資金無法去化,反而成為未來監理的大問題;但在強化監理的同時,又必須兼顧壽險業的流動性、避免出現保費懸崖、確保保險從業人員的工作機會,讓保險局「兩難」。 壽險業近年就像停不下來的火車,在市場競爭及公司增員壓力下,必須不斷吸收保費,從2009∼2018年的十年間,共有新契約保費11.6兆元,若加上續期保費,十年共收保費27兆元,讓壽險業資產快速成長,為了支應承諾的利率,海外投資金額也快速增加,去年底已破16.3兆元,也帶來龐大的匯率風險與避險成本。 保險局不希望壽險公司宣告過高的利率,其實壽險公司自己也知道,例如美元利變壽險宣告4%的利率,是在壓縮壽險公司自己的獲利公司,如同過去若對保戶保證2.5%的利率,加上行銷與營運成本,大約到3.5%,去海外投資拿4.5∼6%的投報率,中間的利差就是壽險公司的獲利。 現在若成本已墊高到4%甚至更高,代表壽險公司必須承擔更高的投資風險,去拿更高的投報率,但能賺的錢卻更少了。 但為何明知不可為,卻仍要宣告較高的利率?壽險公司解釋,在市場競爭下,不可能放任業績大量衰退,這會影響經營績效、招募人員,因此保險局若出手限制宣告利率的空間,恐會造成保費懸崖。 更重要的是壽險業每年也要支付1.5∼1.8兆元的保險金,若沒有足夠的新保費收入,一旦遇到保戶解約,恐要出售債券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