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護南海東海台海 中國整軍刻不容緩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年來,中國周邊並不太平,日本在釣魚島小動作頻頻,台海局勢和南海亦風波不斷。專家指出,中國對外面臨着美日對華圍堵等多重外部威脅,釣魚島、南海、朝鮮半島均是中國周邊持續處於高壓狀態的傳統問題;而對內,台海問題更是中國首當其衝的大問題,這些都在客觀上要求中國軍隊進行軍事體制改革,解決部隊庸懶散的老大難問題,提升戰鬥力。

川普上台後 軍事霸權生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鍾飛騰向香港《文匯報》指出,奉行「美國優先」的美國新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上台後,理論上在全球的霸權將收縮。其在全球有 700 多個軍事基地,如果美國在全球退縮的話,其軍費支出就會相應降低,這些都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和地區穩定產生影響,比如非傳統安全問題、恐怖主義、海盜等。

鍾飛騰指出,現在很多中國公民赴海外旅遊,中國在海外有很多資產和公司投資以及貿易,並有能源通道亦需要特別關注,因為這些對於維持中國國內 6.5% 以上的經濟增速都非常重要。此外,中國的周邊地區仍存在一些不穩定的國家。比如,中國在海外投資很多的巴基斯坦、中東、中南半島等,相關地區局勢若發生動盪,都可能會對中國的利益產生負面影響。

「台獨」陰霾不散 須作軍事準備 解放軍海軍 (圖:AFP)

對於內部威脅,軍事評論員宋忠平說,台灣當局現在頑固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有必要加強對台軍事鬥爭準備。他說,對台軍事鬥爭準備很容易,但關鍵是美日軍事同盟如果介入台灣問題的話,中國要如何來屏蔽外部的軍事威脅。此外,中國軍隊還面臨自身的建設問題,比如反腐,軍事體制改革,解決部隊庸懶散的老大難問題。

廣告

著名軍事專家、退役少將徐光裕指出,中國此時大步進行軍改,一是國際環境上,中國未來的潛在對手和現在一些比較強盛國家的軍隊,現在已進入一種扁平化、聯合作戰、立體、全域機動的發展階段。其次,中國軍隊自己內部發展亦迫切需要改革,因為經過幾十年發展,老的框架已經對中國軍隊能否勝任未來戰爭造成某些障礙。

實戰聯戰缺經驗 人才培養成關鍵 解放軍殲 - 10 戰鬥機 (圖:AFP)

未來戰爭怎麼打,軍隊就應該怎麼建,而戰鬥力是「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專家指出,目前,中國軍隊戰鬥力存在實戰能力和聯合作戰能力兩大欠缺,而中國軍改指向的最終目標,就是提升戰鬥力。專家認為,現在提升戰鬥力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和人與武器的結合。

談及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短板,宋忠平指出,中國軍隊之前的訓練效果一直不是很明顯,再加之在上世紀 80、90 年代,軍隊的訓練有所懈怠,導致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有所下降。雖然在 90 年代中後期,包括 2000 年開始,中國軍隊加強軍事鬥爭準備,尤其是對台的軍事鬥爭準備,積累了一定的戰鬥力,但從解放軍目前現實的戰鬥力來看,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實戰能力太欠缺,中國軍隊幾十年沒有打過實戰;二是聯合作戰能力嚴重欠缺。

據介紹,中國軍隊除了在 50 年代前期打了一場一江山島三軍聯合作戰外,沒有進行過三軍聯合作戰,聯合作戰能力跟美軍相比差距非常大。宋忠平說,無論是對台軍事鬥爭準備,還是對美日軍事同盟的軍事鬥爭準備,中國軍隊都需要強化聯合作戰能力和實戰能力。

建立精悍部隊 開支花刀刃上 去年 7 月,中國海軍在海南島至西沙附近海域組織了實兵實彈對抗演練。圖為 574 艦發射艦空導彈。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過去兩年多時間裡,中國軍隊進行的軍事體制改革,重點建立和強化了聯合作戰司令部,調整和剝離了各個軍兵種間的職能,讓軍種只負責訓練部隊,而戰區和聯合作戰指揮部則負責打仗。宋忠平指出,要不斷加強以實戰為核心的軍事鬥爭準備,首先就要各個軍兵種間形成體系內的聯合作戰能力,而中國軍事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建立一支短小精悍部隊,把非戰鬥人員盡可能裁減出來,把更多的錢花在刀刃上。

武器裝備先進 軟實力待突破

宋忠平說,一個軍隊的戰鬥力強不強,主要是三方面,一方面就是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另一方面就是人員訓練的程度,也就是人才。第三是人與武器之間的結合,實際上就是實戰經驗。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現在解放軍已經越來越自信了,中國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開始入役。

而人才,實際上是我們比較欠缺的一個問題,因為人才就決定了,你是不是會參與聯合作戰,是不是會指揮現代化的戰爭。最後就是人與武器的結合,這實際上就是要求你具備很強的實戰能力,這些也是我們比較欠缺的。我們在硬實力上比較容易突破,但軟實力比較難。

密集人事調整 打破軍種壁壘 2015 年底成立的火箭軍部隊料將擴員。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隨着新一輪軍改正式拉開大幕,軍隊高層近期亦展開密集人事調整,涉及到軍委部門、軍兵種、戰區等不同方面。其中,海軍和火箭軍的人事調整格外引人注目。有分析認為,中國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海洋戰略需求,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已成為解放軍發展重點,而海軍、火箭軍的密集調整,亦是應對外部形勢的必然選擇。

大戰區司令員 海軍將領首掌

新春伊始,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袁譽柏中將,升任南部戰區司令員,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兼南海艦隊司令員沈金龍,接替中央軍委委員吳勝利上將,晉升海軍司令員。同時,海軍三大艦隊亦全部換帥。原海軍副司令員王海出任南海艦隊司令員;北海艦隊原司令員袁譽柏升任南部戰區司令員,其職位由南部戰區副參謀長張文旦接任;東海艦隊原司令員蘇支前出任海軍副司令員,其職位由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魏鋼接任。

輿論分析指出,袁譽柏是解放軍首位擔任戰區司令的海軍將領,打破了解放軍大戰區一律由陸軍將領擔任司令的傳統,亦顯示出本輪軍改破除大陸軍體制,提升海軍、空軍、火箭軍地位的整體思路,而由艦隊司令員直接升任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則是第一人,這無疑折射出中央對一線作戰能力和應對外部挑戰的高度重視。

解放軍坦克演練 (圖:AFP)

在春節前後的這一輪新的人事調整中,軍委部門亦有多人變動。其中,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助理馬宜明、火箭軍副參謀長邵元明履新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政委朱生嶺任武警部隊政委;60 歲的南部戰區空軍政委安兆慶取代 65 歲的王洪堯上將,升任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政委。

專家認為,邵元明履新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安兆慶成為裝備系統史上首位非陸軍的主官,均打破了壁壘,實現多軍種聯合任職,這既是應對外部形勢的必然選擇,亦將有助提升中國軍隊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