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報酬亮眼?注意槓桿比例是否削弱價格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不滿於被逼退,曾被冠以「債券天王」稱號的葛洛斯 (Bill Gross) 向法院提訴狀,控告自己一手創辦的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 (Pimco)。訴狀中說,是 Pimco 內部某些高層想採行更高風險策略、搶占更多分紅,才聯手將他逼退。不同於自身的穩健風格,葛洛斯認為那些高層們進行的投資根本是賭運氣。

《彭博社》報導,要以定息收益組合創造出股市報酬率,需承擔特殊風險;這通常是以布局衍生商品或借貸的高度槓桿才能做到。國際清算銀行 (BIS) 近期公布的報告中說,原本「賣方」銀行較常採用槓桿策略,但槓桿使用現象也開始出現在「買方」了。

自前次金融危機之後,債市已出現不少改變,銀行不再強勢,而買方債券基金縱橫市場。金融系統過度槓桿是導致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的主因。但研究指出,之後買方資產經理人在全球金融市場相當活絡,基於銀行數大量縮減,資產負債表也較能往健康的方向發展。

2009 年以來,債券基金手中管理的資產大幅增加,除了債券價格持續上揚,也因為投資人意欲尋求高投報率。

BIS 的報告針對買方債券基金使用短期貸款的程度進行研究。買方債券基金槓桿在2006年 只有 3%,2008 年更是降至 0%,不過 2009 年回升至 3%,2013 年時則升至 6%,並於 2014 再度下降。

雖然各類型基金使用槓桿程度不同,但報告認為買方槓桿的變化是不可忽略的。股票基金槓桿幅度很小,定息收益基金則出現大幅借貸。其中,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槓桿情況最高,2013 年高達 30%,這可能與大環境有關,握有大把資金的人急欲投資,新興市場政府與企業也有借款意願。

廣告

在清算銀行 2013 年報告中指出,2010 年起,借貸對象從銀行轉向債市,況且新興市場又是對國際投資人所開放。然而,債券槓桿走揚令人擔憂,非並因為它們可能集體崩盤,而是透過槓桿放大的獲利,其實來自債券價格的低落。

報告中認為,債券槓桿上揚的效應,是在外來壓力下資產價格波動幅度將增加,因為槓桿部位更易受到拋售潮的影響。

雖然葛洛斯對於 Pimco 經理人出手高風險股票和對不動產槓桿投資感到極不認同,但BIS 報告也指出,即使最純粹的債券基金也並非全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