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滿分 保費優惠行不行?

物聯網科技發展如火如荼,研究機構預估,2020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高達上兆美元。科技進步為多數產業帶來爆炸性成長,但同時也讓部分傳統產業面臨必須改變的壓力,如保險業,物聯網來勢洶洶,將改寫保險業百年來的定價及商業模式。

此外,近年來政府利用多項措施推動國民健康管理,國內保險業是否能利用物聯網科技一同響應,讓健康滿分的民眾獲得保費優惠,業者達到減少理賠支出,創造雙贏?到底健康與保險是否能在此次科技的革新中,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傳統醫療衛生思維,認為「健康非常棒,人人都想要健康」但事實恰恰相反,民眾往往忽視自己的健康,尤其台灣有世界公認服務最好的健保制度,更缺乏主動愛惜健康的誘因。她認為,認清民眾不愛運動的惰性,才能對症下藥,提供更龐大的誘因,讓民眾透過運動獲得全方位生活的滿足,除了建置服務交換平台,物聯網技術的運用,更是關鍵。

而保險商品設計如何從消極的損失補償,進化到積極的預防保健,主管機關的態度是關鍵。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在兼顧保護消費者權益、公司風險控管及穩健經營前提下,金管會絕對支持及鼓勵保險業商品創新及多元化,以及適時引進國外創新商品,達到滿足消費者投保需求及提昇產業競爭力的雙贏效果。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曾玉瓊認為,保險業可以透過大數據蒐集資料,藉由經驗數據的累積與彙整,健康險減費的目標就不遠了,身為保險業資訊平台的保發中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保發中心可以成為各保險公司之間的橋梁,將保險業的資料彙整成大數據,以便提供保險業者商品創新及費率精算的基礎。」

廣告

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沙克興表示,產險損害防阻的做法值得壽險借鏡,不僅企業風險控管滴水不漏,酒駕加費、車聯網保險亦著重前端控制,損失率降低則優惠保費,受益於損害防阻而減費的部份,企業總保險費率降幅大約可達三十五%。不過,保費優惠勢必成為同業惡性競爭手段,「這是產險業者運用大數據分析時,要特別留意之處。」

「預防勝於治療」才是根本,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仲峯認為,飲食正常、養成運動習慣、定期健康檢查,都可降低罹病率,不僅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亦可將醫療資源留給急重症患者,整體醫療品質連帶提升。「保險也一樣,在開拓、競爭市場之外,推廣預防的重要性,更有助保險業損失控管。」

實踐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范姜肱強調,當保險公司無法使用性別及年齡作為費率因子,取而代之的,就是被保險人的「行為」因素。他認為,台灣保險業應該透過保單的創新設計,將風險管理移到事故發生之前,也就是產險的「損害防阻」概念,透過保單設計,讓保戶積極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當保戶愈來愈健康,就有可能降低保險理賠的機率與幅度。

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昭廷則指出,物聯網將使保險業從被動檢查,轉為主動管理的角色,保險公司利用保戶身上的穿戴裝置,紀錄保戶的各項身體數據,做為保費定價依據,優體保戶保費可望降低;藉由穿戴裝置,雙方資訊的不對等將得到平衡,浮濫理賠、詐保都可望大幅減少,甚至透過保戶行為數據分析,進一步預防管理避免危險發生。

富邦人壽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認為,保險業目前仍停滯在增加保單件數及保戶數以提高保費收入,除了開源,還要設法節流,幫助客戶「預防疾病」,不僅可以促進保戶健康,還可以減少企業支出。而保險業應盡社會責任,提供更多誘因,激勵保戶重視自我健康管理,讓保戶愈健康、保費回饋愈多,同時也能降低保險金支出,共創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