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規畫-青年時期 應優先投保意外險

工商時報【本報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也有自己最擔心的事情與關卡要度過,買保險的用意不就是為了幫助自己平安度過難關嗎?所以接下來,請拿出紙筆,逐一列出自己的煩憂,然後才能清楚掌握,自家最需要哪些保單! 人生有四大風險地雷:早逝、重病、重殘、衰老。最完善的做法是把「死、病、殘、老」都靠保險轉移,但是絕大多數家庭的預算有限,因此合理的做法是把自己或家庭最擔心的風險排序出來,才能知道現階段最需要哪些保障,排序時可以參考以下三大原則: 原則1:明天就可能發生的風險,優先投保 死病殘老,哪一種風險明天就可能會發生呢?由於人不會一夕變老,但是明天就有可能早逝、重殘、或是重病。重殘風險不是老人的「專利」。 在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的關懷案例中,「38歲單親媽中風」、「30歲癌症末期」,顯示青年、壯年、中年者,應該預防明天就可能發生的死病殘風險。但是對於中高齡族群,迫在眉睫的風險反而不是早逝,而是即將到臨的老年風險、與殘、病風險。 至於單身無家累的族群,也不用擔心早逝,而是要嚴陣以待重殘、重病風險,行有餘力再逐步因應老年風險。 原則2:扛不起的風險,才需要投保 根據報導,「人一生平均感冒二百次」,感冒如此頻繁,是否需要為感冒投保呢?由於預算有限,保險應該「保大不保小」,也就是保障扛不起的風險,第一種是短期內就要支付的鉅額財務損失,譬如出國遇到重大傷病,或是開車造成死傷、面臨鉅額的和解金。 第二種是會讓長期現金流由正轉負的風險。譬如維持冠狀動脈血液通暢的「血管支架」,健保全額給付;但是有塗藥的血管支架,健保則是部分給付,民眾自費金額約6∼6.4 萬元,這種支出不會讓長期現金流由正轉負。 但是癌症的標靶用藥,一個完整療程下來,可能為期1年以上,合計開銷上百萬元,再加上抗癌期間沒有工作收入,就會讓家庭現金流由正轉負,因此癌症與重殘都應列入優先投保的範圍。 原則3:機率高的優先投保 根據衛福部於102 年進行的國人死因調查,如果根據年齡別觀察,15∼24歲者死因之首為「事故傷害」;25∼44歲、45∼64歲,這兩個年齡層的死因之首都是「惡性腫瘤」,而且年齡越長、罹癌致死機率越高,因此青年應優先投保意外險,壯年、中年則要開始增加防癌險。 根據上述3大原則,歸納出自家最需要防範的風險,找到相對應的正確保單規劃。 (摘自本書認識風險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