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惠台」我「強台」,兩岸上演人才爭奪戰

對應中國大陸在2月28日提出的「惠台31措施」,行政院在多番延宕記者會之後,終於在時隔半個月之後端出相關因應措施。但翻開行政院今日所推的「四大方向、八大策略」方案,其中洋洋灑灑列出的「強台」措施,許多已是既定政策或加強版,並無太多新意。

「所謂惠台31措施,應正名為『對』台31措施,因為名為惠台,實則利中!」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今天(16日)中午率領四大部會官員,宣布推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希望藉此壯大台灣,來因應中國,乃至是來自全球的挑戰。

記者會一開始,施俊吉先對大陸惠台31措施做了一番「評析」,將之拆解為七大類,並指出若干對台措施根本不是優惠,甚至居心叵測。例如大陸想與台灣的徵信機構合作,說要「為兩岸同胞與企業提供徵信服務」,事實上,是看上台灣聯徵中心的企業與民眾信用資料,一旦開放,後果堪憂。

(圖/左為施俊吉,右為楊金龍)

而台灣作為因應的「四大方向」,則包括「優化就學就業,強化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深化資本市場」「強化影視產業」;而「八大策略」則是「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加強保護營業秘密」「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擴大股市動能與國際能見度」與「加強發展影視產業」。

不過,這些包山包海的產業優惠政策,幾乎點到台灣目前產業發展的所有面向,就跟大陸對台31條措施一樣,引發「舊酒裝新瓶」的質疑。

究竟哪些是「新」措施?記者會上,討論度較高的是「加強保護營業秘密」。施俊吉表示,為保護我國企業的營業秘密與訴訟權益,將研擬修正營業秘密法,建立偵查中的「秘密保持令」制度,並增訂「違反秘密保持令罪」。

廣告

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徐國勇解釋,過去企業在控告嫌疑者違反營業秘密時,必須在偵查過程中透露究竟對方違反了哪些事項,反而讓更多人知道其中的營業秘密,因此有此修法。

此次記者會上談到影視文化,官員多次表示「要創造台流!」但如何做到?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在今天表示,3月8日才剛通過《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草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草案,將推動成立「行政法人文化內容策進院」,而這就是台灣對應大陸吸引影視人才的主要政策。其他已在做的政策,包括推動「獎補助/投融資」雙軌制,以百億元的國發基金加上文創基金,來扮演資金點火功能。

(圖/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遠見採訪時的畫面)

至於各界最關心的高教人才西進磁吸效應,該怎麼化解?此次行政院端出的主要解方,其實也就是既定的政策「高教深耕計畫」「玉山計畫」,希望透過成立65個卓越研究中心、擴大彈性薪資與年輕學者養成方案,擴大延聘博士後的研究人力,並延攬國際優秀學研人才。

但是,上述措施有助於和緩中國大陸延攬台灣年輕博士與學者的猛烈攻勢?現場媒體打上大大問號,並持續提問相關議題。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當場多次提醒,公私立大學現職教師,以專案、專職的方式赴陸,或參與大陸國家重點計畫,並不符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33條之一、之三的現行規定。

施俊吉當場也承諾行政院將匡列預算,加強對大陸事務的研究經費,也將在陸委會設置常態性的專案小組來追蹤大陸對台措施及其可能影響。他強調,政府對中國大陸釋出31條措施,是嚴肅面對、謹慎因應,這次共跨16部會參與,甚至跨院,例如與考試院洽商證照考試的開放事項,因此「處理中國大陸事宜的能量是存在的」。

先不談是否有大破大立的魄力與創意,「四大方向、八大策略」牽連甚廣,有些甚至涉及修法,還需要經過立法程序或預算編列,目前恐難收立竿見影之效。

面對中國對台政策從官方交流,轉向直接訴求企業與人民,台灣政府除了防弊,更要興利,才有可能先從信心層面鼓舞台灣人才與企業根留台灣,否則在「市場拉力」更甚於「政策拉力」的殘酷現實下,國人面對中國對台31措施,即便知道有風險,也很難拒絕可能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