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不再是王道!台灣自行車業者找到新藍海

作者:陳唯泰

【共享單車泡沫化】

自從對岸的共享單車業者「ofo」爆發財務危機之後,其他的共享單車品牌如:小藍單車(Bluegogo )、橙色摩拜等,也跟著出現泡沫化危機。到底共享經濟靠不靠譜,現在已經成了歐美經濟學家爭相研究的議題。畢竟靠著廣大的會員數,卻沒有實質獲利機會的共享經濟,羊毛出在狗身上卻要豬付錢的模式,終究是一個炒短線的投機行為。許多人追求的是快速募資的結果,而不是企業經營到最後的成果。

【缺乏獲利模式是主因】

快速展店是中國新創企業的特色,共享單車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因為他解決了大眾運輸最後一哩的問題,但很不幸地因為擴展太快,失速的結果帶來財務危機。這個問題只發生在中國嗎?答案當然不是,在台灣的oBike在2017年風光啟用,可是不到兩年的光景,台北市投車量從8000多輛驟減至不到1800輛,如今更面臨母公司易主,營運停擺的命運,原因就是缺乏獲利機制。

跟中國共享單車相同的問題是發展過於迅速,曾經在台創下僅四個月就累積五十萬名會員的輝煌成績,但會員數如何轉換為實質的獲利,已經成了目前接手團隊的困難課題。

反觀uBike則尋求穩紮穩打,台北市的uBike推動七年以來,累計有1.2億人次使用,平均每人騎過46次,成效良好。據統計去(2018)年一年全台騎乘uBike達7500萬人次,今(2019)年預估可達9000萬人次,可望損益打平,二年後可望破億,營運將開始獲利。

【台廠尋覓新藍海】

共享單車的勢微,重新給了品牌單車機會。就在去年ofo傳出財務危機之際,我們國內的美利達(9914)、巨大(9921)股價正式落底,是巧合嗎?我想股價的落底跟低價路線的共享單車泡沫化有關係,但不完全是,因為在共享單車的衝擊之下,我們的自行車雙雄順勢切入了更高端的「電動自行車」,在未來三年,可望享有雙位數的成長,也在共享經濟的低價競爭中,找到一片藍海。

廣告

而電動自行車的心臟,就是電池系統。除了電瓶之外,控制IC等元件,也是牽涉到電動自行車騎乘感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因此,台灣的業者,在繼傳統自行車之後,在下一世代的電動自行車,將再領另一個風潮。相關的概念股請參考下表一。

表一、電動自行車概念股

台達電(2308)、義隆(2458)、凌陽(2401)、長園科(8038)、統振(6170)、新普(6121)、巨大(9921)、美利達(9914)、盛群(6202)、茂達(6138)、富鼎(8261)、強茂(2481)

資料來源:CMoney
資料來源:CMoney

【電池像心臟、車架像骨骼、IC像傳導神經】

在附表一中,今年Q1營收成長排行最大的是長園科(8038),長園科先前專心研發生產鋰電池材料,掌握了「世界唯二」的氧化鋰鐵磷專利技術;去年正式從上游電池材料延伸至下游的不斷電系統(UPS)模組,使得營收出現成長。同樣屬於轉機題材的還有統振(6170)。長期耕耘電動自行車的電池模組,今年可望開花結果,第一季營收成長15.9%,超過老大哥新普(6121)。

雖然目前巨大及美利達的股價扶搖直上,但是如果站在產業趨勢的角度上來看,如果電池是電動自行車的心臟,車架是骨骼,那麼相關的IC應用(例如:MOSFET、馬達控制MCU、類比IC)就像是傳導訊息的神經,都是受惠的族群,投資朋友不妨也一併留意囉!

如果你還想閱讀更多投資文章

歡迎參觀陳唯泰的「部落格」:老摸與蛙董的面面
或是本文作者陳唯泰的 FB 粉絲專頁:跟著我擇機入市
Line@帳號:https://line.me/R/ti/p/%40kyo5590n

作者簡介: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5年,合格證券分析師,現任仲英財富投資長、CMoney全曜財經顧問、財經主筆,並且是證基會、中正社區大學、中山社區大學以及明星雲學苑講師,Yahoo理財專欄、商周財富網特約作者。

投資心法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目前有2本著作:「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