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你是「師」字輩的嗎?

目前中國平均薪資在台灣的1.5~2倍,但若想西進,台灣人才優勢還存在嗎?2月大陸祭出「惠台31項措施」,向台灣頂尖人才頻拋媚眼,對哪些專業領域影響最大?

中國:你是「師」字輩的嗎?
中國:你是「師」字輩的嗎?

撰文吳永佳

根據藝珂人事顧問公司每年度發表的《大中華區薪資指南》,至少在5年前,中國的平均薪資水平已高於台灣;大約2、3年前,中國薪資成長飛速,一般流傳的說法是,「同樣的工作,在台灣與中國薪資數字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台幣,一個是人民幣。」

如今,雖然中國薪資成長已沒那麼瘋狂,也存在某些「經濟泡沫化」現象,但平均薪資仍維持在台灣的1.5~2倍之間。

當年曾有台幹西進中國領高薪的一波高峯,是因為昔日中國人才供需失衡;現在,中國的高薪職務是存在的,人力缺口也有,但若想西進,台灣的人才優勢還存在嗎?

「這些年來中國的人才已崛起,許多『海歸派』都回國發展了,無論是專業、國際視野與英語力,絕不遜於台灣。我記得1995年時,台灣學生就讀北京大學還有加分,現在這些對台的『特權』也都沒了。」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副董事梁家榮認為,若是年輕人現在心存到中國賺取高薪的念頭,機會不多。

半導體、資訊科技人才搶手

以產業來看,服務業傾向雇用在地人才「接地氣」,而在商學、金融、社會科學領域,本地人才已相當充足,台灣無競爭優勢。若仍真心想朝中國發展,可能就不宜抱著短期內賺取高薪的心態,而是著眼於職涯發展的長遠目標,像是若曾在阿里巴巴、騰訊這類大企業「過水」過,身價自是不凡;且中國也是「證照優先」,相關專業的證照得先備好。

廣告

倒是IC設計、半導體人才絕對是當紅炸子雞。中國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扶持與支援,一直以來不遺餘力,今年4月更瘋狂加碼扶植半導體,新推5年免稅優惠政策;華爾街日報5月報導,中國「很快」會宣布成立3000億新基金用於發展半導體產業。

在半導體人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加上台灣理工人才教育基礎穩固,確實擁有競爭優勢;另個重要原因是,梁家榮觀察道,「近幾年中國年輕人嚮往賺快錢,瘋狂投入操作金融槓桿的金錢遊戲、或是正夯的共享經濟新興服務,所以優秀人才一窩蜂湧向管理學院,反而是練基本功、須長期養成的電子、電機領域出現人力缺口,給了台灣人機會。

梁家榮預言,軟體設計人才是下一波搶人大戰的主角,例如AR、VR、或資訊管理人才。其實,早在2年多前,中資公司已展開對宏達電、聯發科、華碩及防毒軟體大廠趨勢科技軟體人才的挖角。「總之台灣所謂的『阿宅』很有行情,而且未來的工作,可能在家靠一台電腦就可以賺世界的錢,所以『海外工作』可以家中做。」

專業「師」字輩 中國拿錢來砸

雖然年輕人競爭優勢無,但中國對於專業人士的需求仍高。簡言之,只要是中國市場目前欠缺的專業人士,他們高薪以待。以前,他們要求5年年資以上的,現在要的,可能是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

2月大陸祭出「惠台31項措施」,頻向台灣頂尖人才拋媚眼,向台灣人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廈門市率先推出60項配套措施,磁吸學生及專業人才,包括每年為台灣人提供至少5,000個就業和實習機會,碩士學歷以上、工作滿一年後補貼人民幣3萬元,博士補貼人民幣5萬元。延攬台灣特聘專家,特優人才每年給30萬人民幣,最高列150萬補助。

31條措施涵蓋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領域,其中,放寬醫師資格考試規定,鼓勵台灣教師赴中國任教,不難想像,中研院院士、大學名師、名醫……等菁英,是這一波搶人大戰的主角。

此外,由於中國社會正快速前進,所有屬於「富庶社會」會需求的專業人士,在中國也是屬於搶手族群,包括心理諮商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芳療師、項目管理師、理財規劃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室內設計師、幼教老師等,月薪從台幣50K~150K,行情不差。

專業講師 赴陸淘金絡繹於途

這部分,目前每個月都得在中、台兩地飛來飛去的台灣業務力專業講師林裕峯頗有所感。「台灣的專業講師,現在大陸真地非常受到尊重。」他比喻,同樣的一門課,如果在台灣的行情是1萬元,到了中國則是5萬元,而且包吃包住包機票。

此外,中國學員上課的認真度及尊師重道程度,也令林裕峯深感震撼。「有位學員一年前在廣西上過我的課,今年帶了50位夥伴、搭了23小時的火車到北京來聽我上課。」他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學員上課時狂抄筆記,不准老師提早下課,休息時間更是團團包圍老師問問題。

「而且在台灣上課的,多是一般業務、上班族,但大陸來上課的很多是企業CEO,他們先上,若是覺得老師好,可能包一整年請老師去企業上課。」林裕峯分析,因為大陸商業在發展之初,他們覺得台灣講師比較具備多年實戰經驗,相當尊重台灣人的專業,「月入60萬人民幣的『領導』,畢恭畢敬地幫台灣來的老師提皮箱、開車門,十分禮遇。」

當然,大陸當地有極高的模仿、copy能力,所以現在中國講師已在京、滬、廣等一線城市崛起,但在廣大的其他區域,許多台灣講師廣受歡迎。林裕峯並指出,「大陸人不喜歡虛無縹緲的理論,他們關心的議題,是如何快速致富、業務成交、網路行銷、互聯網等主題,以偏向實戰技巧、正面能量的課程最受歡迎;還有很多企業主現在也流行上關於創業、股權設計(如何進行員工分紅)的課程。」

藝術文創 不是高手 不必上梁山

曾在意識型態廣告公司任職多年,之後西進北京和上海、在跨國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的廣告創意人林宜芳,目前同樣是「在上海賺錢,回台灣過生活」。對於台灣人在中國的「行情漲跌」,她感觸良多。「台灣人曾經佔優勢的媒體、公關、廣告……這些領域,好景早就不再了。」

但她認為有些領域仍有機會,像是影視娛樂領域的編劇人才,「但你一定要『接地氣』,且在創作娛樂疆界,流行文化更迭的速度超乎你能想像,你得不斷地走在最前頭,引領風潮,競爭壓力相當大,」她說。

還有,林宜芳指出,中國現在新富階級多,人們開始追求高品味,重視生活美學,所以對於台灣的文創、藝文界專業人才,也是禮遇有加。不過她身邊這批友人,都是在台灣早闖出名號的「大師級」、業界好手,著眼於中國更大的市場及更好的待遇,西進發展。

不過,前車可鑒,中國對於專業人才的需求有「用過即丟」的現象。今天它雖然以高薪挖角,但不出數年,等當地的人才被培養起來了,或是你的技術已被成功複製,你也就失去市場價值;加上中國的對台政策也是充滿政治變數,今天承諾的「優惠」,不代表明天仍有。屆時,你還有「歸鄉之路」可行嗎?這點,可能真得善加評估。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6/7月號(478期)Career職場情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