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偉哥」上巿 引爆土洋大戰

中國版「偉哥」上巿 引爆土洋大戰

中國廣藥集團白雲山製藥希望取名「金戈」的產品,上演中國版「偉哥」傳奇,這款粉色藥丸用來解決男性的「難言之隱」──ED(Erectile Dysfunction;勃起功能障礙)。俗稱「偉哥」、由美國輝瑞公司研發生產的藍色小藥丸威而鋼(viagra)享有的西地那非專利於2014年5月12日在中國到期,白雲山是大陸第一家獲准生產同類產品的公司。同為「枸櫞酸西地那非」產品,金戈將在10月底正式上市。業內普遍預測,價格將遠低於威而鋼每粒128元人民幣的零售價,是其攻佔市場的主要優勢。

根據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下屬米內網的資料,全球ED類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7.1%,比全球藥品市場3%至4%的增幅高了一倍;在中國,20歲到70歲的男性中,ED類患者約有1.2億。「我們做了臨床調研發現,真正就診比例僅10%,對國內外的廠家而言,市場成長空間很大,」米內網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張步泳分析,市場的驅動力在於生活水準的提升,追求生活品質的患者會提高使用次數,「每年可能會以1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速度增加。」

金戈的目標是在3至5年,開拓出5至10億元人民幣的治療市場。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介紹,1990年英國出現第一篇研究枸櫞酸西地那非用途的論文,就引起廣藥集團的注意;1998年前後,輝瑞威而鋼還未上市,白雲山製藥總廠就開始研發枸櫞酸西地那非原料和片劑,並按照中國化學藥一類新藥的要求申報臨床批件,並分別在2001年和2003年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臨床、原料和片劑一類新藥證書。但由於輝瑞在中國申請的用途專利獲得批准,白雲山的產品生產報批暫停,上市籌備全面擱淺。

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偉哥之父」穆拉德(Ferid Murad)博士擔任廣州醫藥研究總院院長和博士後導師之後,部份參與指導金戈的產品研製。金戈上市後,白雲山還將繼續在穆拉德的科研下開發「偉哥」產品群。「以金戈為起點,開發中藥偉哥等產品,打造抗ED藥物網,為廣藥集團未來3年進入千億俱樂部提供支撐,」李楚源說。

廣告

但等待11年後,金戈要面對的已不止威而鋼一個競爭對手。威而鋼於1998年在美國上市,目前全球年銷售額19億美元。5年後,禮來公司推出36小時長效產品犀利士(Cialis),這粒被稱作「浪漫週末小藥丸」的黃色藥片全球年銷售額已達21.5億美元。同一時間,拜耳製藥的橙色藥丸立威大(Levitra;台譯樂威壯)在美國上市,起效時間僅需10分鐘,年銷售額為3億美元。醫藥健康諮詢公司IMS Health的資料顯示,2013年,在中國ED市場的三種外資藥品份額分別為:威而鋼58.8%、犀利士34.6%、立威大6.6%;其中2013年威而鋼銷量按零售價格計算約為超過人民幣10億元。

一批還未領到「入場券」的中國藥企也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專利藥(Brand Drug,又稱原廠藥)」的專利到期前兩年,仿製藥就可提出上市申請,江蘇聯環藥業、珠海生化製藥、北京中天康達醫藥等至少15家藥企都在等待「偉哥」仿藥批文。只要這些公司拿到相關批文,就可以進行生產。有不少企業也是在2003年前後開始研發,近兩年重新準備產品上市。

由於疾病特殊性,藥房渠道的突破能力是擴大偉哥類藥物市場的關鍵。白雲山已與大參林醫藥集團、中國海王星辰連鎖藥店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按照廣藥集團「大南藥」板塊總監、廣州白雲山製藥總廠副廠長王文楚的說法,採取醫院和藥房並重的策略,白雲山是研發生產抗生素為主的企業,擅長處方藥銷售,而廣藥集團在零售藥房管道有強大的鋪貨網絡,資源可以很好地調動起來。張步泳對此認為,「外企主要以醫院管道為主,零售市場不是特別擅長領域,這是大陸仿製藥非常大的機會。」

金戈還採取廣泛覆蓋消費群體的策略。以50mg /粒的劑量單位為例,在不同的市場將採用不同的包裝規格和色調搭配,包括針對一次性需求的橙色一粒裝、面向常用患者需求的綠色兩粒裝、以及主打性價比的粉色四粒裝和藍色十粒裝。而威而鋼只在中國銷售藍色一粒裝(100mg/粒)。

目前, 威而鋼在中國的價格、銷售策略,是否會調整並沒有明確資訊。輝瑞中國企業溝通部總監席慶此前曾表示,「輝瑞中國仍以心血管、抗感染、中樞神經等藥物為主,就此前多種藥物陸續到期後的情況來看,即使威爾鋼專利到期,也不會對業績帶來明顯衝擊。」儘管威爾鋼給輝瑞帶來很大知名度,但輝瑞進入中國的專利藥品多達60種,威而鋼並非主打產品。輝瑞中國與本土企業海正藥業的合資公司海正輝瑞製藥也被視為輝瑞中國對非專利期及仿製藥產品市場的提前佈局。

犀利士則於2013年12月在中國上市了每日一次的5mg小劑量版本。禮來政府與公關事務部公關負責人楊亮郵件回覆中認為,「長效優勢使犀利士在區別化的產品定位和後續產品線的完善方面更加主動」,小劑量方案是「從按需服用的傳統模式,向更加個性化治療模式的突破」。

「中國本土製藥公司成本優勢明顯,有降價空間,此前外資巨頭已經把市場培育得很好,本土公司零售管道推廣能力更強,有需求卻對價格敏感的大量潛在患者群,可能會轉向國產品牌,」時代方略管理諮詢高級諮詢顧問谷豐分析,「如果目標人群不鎖定在單一高端市場,低價加上快速跟隨外資品牌在終端的推廣策略,就會很有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