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專項債券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有效

工商時報【楊志勇】 日前,大陸財政部發文要求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這一要求意義重大。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強相關方面銜接,加快今年1.35兆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對經濟形勢作出了不同於以往的「穩中有變」的判斷,要求提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穩中有變」對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定的積極財政政策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而且還應抓住機會,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有效。 積極的財政政策即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率是財政政策擴張度的重要衡量指標。大陸的政府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通常所說的財政赤字率只是就一般公共預算而言。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支是在政府性基金預算中體現的。因此,財政赤字率指標低估了財政政策的擴張程度。特別是專項債務收入規模較大時,這種低估就會扭曲對財政政策的擴張程度的判斷。在當前的大陸,地方政府的行為往往也會對宏觀調控產生重要的影響。地方專項債券的發行也可以視為積極財政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並將所籌收入用於擴大支出,同樣是財政擴張性的表現。 對於當下大陸而言,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對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補短板的作用不僅僅是短期的,在促進中長期經濟增長上,它的作用更加顯著。補短板是在再造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穩投資、擴內需本來就是宏觀調控的應有之義。多年來,擴大投資促進經濟穩定早已成為常用的穩定經濟的手段。當市場上的各類投資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下滑時,財政投資的意義就非同小可,通常所擔心的「擠出效應」也不會存在。擴內需再一次成為經濟政策選擇的重要理由。在外部經濟環境變得異常複雜,貿易爭端問題愈發突出之際,內需的擴大可以彌補外需不足的缺陷。「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更需要的是多管齊下,並以此促進經濟的穩定。 地方債的發行需要合適的市場環境。貨幣政策應該保證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地方債券的發行就很可能進行不下去。因此,重要的是創造條件,讓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順利發行,從而讓地方政府在經濟穩定和增長中的作用得到更恰當的發揮。 地方財政部門高度重視,才能讓地方專項債券的順利發行有堅實後盾。專項債券發行進度的快慢,對宏觀經濟穩定有不同的影響。較慢的發行進度,可能貽誤積極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時機。 債券的發行是市場行為,債券資訊披露是不可或缺的。發行債券籌集到的收入,應加快專項債券資金撥付,為專案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強調對非市場化方式干預地方債券發行定價的處罰措施,必然有利債券的市場化發行。 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不僅僅是為了穩定經濟,而且可以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做好專項債券工作,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有效,需要特別注意細節,絕不能因為某個環節的問題,而妨礙地方債券發行的大局。(摘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