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強弩之末?

去年,中國的經濟規模(約十兆美元)一舉超越美國─依「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基礎計算,成為全球經濟新龍頭。自鄧小平於一九七八年推行改革開放以來,至去年為止,也不過三十六年;從一個鐵幕國家轉化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的成就非凡。不過,在此「非凡成就」的背後,中國其實也付出極大代價;亦即,中國在快速變大的過程中,整個經濟結構、社會價值觀,甚至是大自然環境等,其實皆遭到嚴重的扭曲。

房價繼續回跌

如今,這些問題正在反撲,並開始成了阻攔中國擴張速度的反面力量:當地官方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以七.四%的水平,創下自一九九○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另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向下修正後的預測,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還要掉落至六.八%(原先預測值為七.一%);到了明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則將首度被印度超越(也可能落後菲律賓)。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於是不得不數度寬鬆當地銀根。

過去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結構的扭曲現象,尤其明顯地表現在當地的房地產市場上。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報導指出,目前光是房地產建築相關的這個部分,在中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就已創下近二五%的紀錄。

這個比重,比起無論是美國、西班牙抑或愛爾蘭等高負債國家,在金融大海嘯爆發前所出現的泡沫高峰時的比重,都還來得高。而過度投入建設的結果,自然導致中國房地產的產能過剩,以及各大、小城市普遍存在的空屋現象。(全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