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戶儲蓄習慣 成轉向消費趨動經濟最大阻礙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外電

在中國,許多家庭收入有半數以上成了銀行儲蓄。民眾將這筆錢存下來,做為雙親未來醫療經費或以防臨時資金需求。此外,這筆儲蓄也為日後退休金與兒女教育經費做準備,許多夫婦量入為出,攢下至少月入一半收入做為存款。一位在大學執教,不願透露身分的聶先生表示:「我們對政府的長期政策沒有信心,因此我盡可能為自己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根據《彭博社》報導,中國官方表示國內經濟必須擺脫以往投資工廠與基礎設施的增長模式,轉向消費趨動型發展。然而當今中國家庭存款約佔可支配收入的 30%,為全球最高國家之一。大量儲蓄背後,導致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 35%,比例偏低。相較之下,美國家庭儲蓄金額佔整體收入的 5-6%,消費金額佔整體經濟 75%。

仔細探究,中國的儲蓄率有決大部分是為不確定的在來做準備。這被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會稱做預防性儲蓄。聖母大學的 Nelson Mark 教授表示,過去在鄧小平推出改革前計劃前,當時國家企業負責照顧民眾生活,農村實施集體勞動,此時中國家庭幾乎沒有儲蓄。直到進行國有企業改革與精簡企業規模後,人們開始有金錢危機意識,並有動機進行預防性儲蓄。

諮詢機構龍洲經訊 (Gavekal Dragonomics) 中國研究主管 Andrew Batson 表示,至今中國官方已花了數十億美元改善醫療、擴大養老金計劃、修建學校,並在中國農村聘顧更多教師。理論上,這樣廣泛的體制措施應該讓中國民眾降低憂慮更願意花錢。然而,過去十年來儲蓄率仍不斷上升,至少成長7%。

廣告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這群富起來的中國民眾的開支比以前來得更多,但相對儲蓄金額也不斷上揚,鄰近的日本與韓國過去也有同樣現象。Batson 指出:「當民眾收入提升,消費跟著提高,但花的錢並沒有多賺的那麼多,因為這些人並不確定未來會發生什事,或儲蓄早已成為一種習慣。」

此外,在中國一胎化政策下,不少現正努力工作的父母儲蓄傾向最高。他們擔心未來步入老年後將無人可照顧,或不想成為兒女日後的負擔,因此自己必須為退休生活做打算。

此外,專家也建議中國政府必須致力減少收入嚴重不均現象,讓低收入民眾停止只存不花的現象。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家Gan Li表示,根據他的研究,中國的基尼係數 (用來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 已達 0.61,為全球最高國家之一。他強調,在中國解決收入極度不平等問題前,中國將難以轉向消費趨動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