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向魚販買豬肉

Yahoo理財專欄作者 黃逸強

朋友愛美食,談到吃就眉飛色舞,他說台灣各地都有特色美食,但是國人大多不太懂得吃,連點菜都偷懶。到餐廳喜歡點合菜套餐,依人數多寡點八菜一湯或十菜一湯,A餐或B餐,把主導權都交給餐廳。這有一個缺點,讓廚房有機會把不良食材消耗掉,客戶花錢還當冤大頭。「吃」這件事不僅是填飽肚皮,還是一種享受。他有一套吃的邏輯,讓我連想到和一般人的理財行為很像。

不要向魚販買豬肉
朋友喜歡選當地食材,也就是說到海邊就吃海鮮、到山上就吃山產野菜,他絕對不會到基隆吃牛排、到陽明山吃沙西米。選當地食材的優點第一是新鮮、第二是便宜,而且大廚會料理的話,讓客人能吃到食物的原味,這是對吃的基本原則。

這點我非常認同,就好像要買新鮮魚貨就到魚市場有現撈的,要買新鮮豬肉就到肉攤有當天現宰的。但是現代人很忙沒辦法到各個市場去採購,幾乎都是到超市一次購足,唯一的優點就是方便,但鮮度和價格就沒辦法兼顧。

金控以後,我們的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都合併了,業者也提供一次購足的多元化金融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對金控公司而言,掌握客戶資訊可以交叉行銷,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個人看法是沒有更好,我們不需要貪圖這個方便,投資理財還是勤勞一點,針對不同的需求找不同的公司比較好。

金融超市肥了業者
金融業各有其不同的功能,從業人員也各也其專精,沒有一個人可以搞懂所有的金融商品,而且「理財」這件事比「吃」更重要,我們不需要合菜或套餐,我們要的是能量身訂做,符合個人需要的金融服務,便宜和方便都不是選項。

廣告

所以首先要搞懂金融機構能提供什麼。「銀行」就是存款和放款業務,讓我們可以把錢暫時放在那裡,有需要的時候也能貸款出來運用;「保險公司」的商品能讓我們轉嫁風險,在萬一發生事情的時候能有一些保障;「證券公司」是買賣股票基金,提供較積極的投資管道。

但是在金控體系裡往往會撈過界,一個保險業務員幫客戶規劃了終身壽險、醫療和意外險之後,又建議客戶簽一張投資型保單,配置了幾檔基金;銀行櫃員看客戶有些閒錢做定存,建議做一個利息比較高的股票結構債券;證券營業員在向客戶解盤之後,順便推銷公司的簡易壽險。這樣做只有肥了業者,客戶並沒有因此受惠,反而可能因為業務人員的不專業而受害。

投資理財要勤勞一點
國人都很善良,會因為相處久了而信任業務員,簽單的內容很少深入研究,但是想想保險業務員有比證券營業員懂基金嗎?銀行櫃員懂股票結構債嗎?證券營業員懂保險嗎?如果發生狀況要如何保障客戶權益。他們是因為客戶的需要,還是自己業績需要而幫客戶做規劃?

現在電子業競爭激烈,利潤剩茅山道士(毛利三到四趴),幾家大型金控去年獲利創新高,市場高度關注今年配發每股現金股息是否也創歷史新高,不禁另人好奇他們是怎麼賺的。

金融市場最令人生氣的就是資訊的不對等,有人因此獲利,有人因此虧損。投資理財要簡單,不要偷懶,找懂的人買懂的商品,犯錯的機率就少了。弄清楚各金融機構的功能,要利用他們的專業強項,不要包山包海的多元化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