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猛藥還治不好?中國寬鬆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中國政府為了對抗國家經濟成長減緩,正掏出所有通常會採用的寬鬆措施來因應。但這些舊把戲看來似乎越來越不如過去有效,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CNBC》報導,澳盛銀行 (ANZ) 經濟學家週四 (28 日) 發布報告指出,有鑑於中國經濟疲軟程度,他們更加相信中國將需要進一步寬鬆措施;但北京已祭出的貨幣寬鬆行動,至今對於提振中國實質經濟的效力仍有限,「顯示政策傳遞並未生效」。

中國人行過去 6 個月已 3 度降息,之後又 2 度調降主要銀行的存款準備率至 18.5%。但本月稍早公布的一連串中國經濟數據,包括工業產出及零售銷售,都未達分析師預期。使得外界對於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能否達到官方目標的「7% 左右」,越來越感到懷疑。

甚至總是對中國抱持多頭看法的英國銀行匯豐 (HSBC),也未因為上述刺激措施而停止調降中國經濟成長率預估。該行將中國今年國內生產毛額 (GDP) 增幅預估由原本的 7.3% 調降至 7.1%,並預期人行還會再降息 2 碼,而非之前預期的僅 1 碼;存準率也預估再砍 250 個基點,而非之前預期的僅 100 個基點。

華爾街大銀行高盛 (Goldman Sachs) 同樣點出中國寬鬆措施效力已不勝以往。該行上週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政策官員雖然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就採取一連串寬鬆行動,但效果有限,使得近期政策的效力堪慮。高盛認為,關鍵是 2013 年開始實施的限制地方政府融資工具及影子銀行風險的措施,導致信用及經濟成長雙降。

廣告

高盛指出,中國最近的政策措施,應該被視為是更大範圍的信用重新平衡中的一環,而非只是為了提振短期經濟成長的刺激措施。他們因此預期,中國政策將持續進行這樣的平衡動作,將信用導離風險較高的範圍,如信託融資;轉而導向發展還不夠成熟的領域,如消費者貸款。

澳盛銀看法則略為不同,他們相信中國銀行業擔心信用風險升高,因而限制放款,尤其是給予中國企業的貸款利率太高。該行指出,中國第一季加權平均放款利率雖然下降了 22 個基點至 6.56%,但中國企業實際上得付的利率到了上季末已衝破 10%,這不僅恐限制企業的獲利空間,也降低他們擴大投資與生產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