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救不了巴西的民主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民主制度是 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普遍最感自豪的選擇,可是這個選擇的具體理由是什麼?卻是一個大家都不能也不願意碰觸的問題。不能的原因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出生就來到了這個標榜明主的社會;不 願意碰觸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問題牽涉到很複雜的歷史、哲學、文化以及生活中的各式理念。

民主死了嗎?

直到2014年12月4日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在紐約時報裡刊登了一篇文章,算是把大家的腦筋敲醒了。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民主死了嗎? 》它的副標題是:「〈對於真正的民主而言,投票權是不夠的〉。在這篇文章裡面,布萊爾很直接的說:“活在一個變化中的世界裡,當國家、社群、公司都必須不斷的配合環境做調整的時候,民主制度好像過於緩慢,太過官僚,形式軟弱。總之民主讓他的公民失望了,”布萊爾當時說的國家很多,可是在一年半之後,把他這篇文章的理念用在巴西,可以說是再恰當不過。

4月17日當巴西眾議院的511名議員,針對是否要彈劾總統羅塞夫舉行投票時,在各式各樣情緒化的裝飾中有人包裹著國旗,有人發射花絮碎紙,許多人展示了家鄉與宗教的象徵,自信滿滿的投下他們認為神聖的一票。結果是3 67票比137票還有7票棄權,通過彈劾總統羅塞夫。 5月11日羅塞夫總統還要面對參議院的投票,如果多數議員認為總統行使執行權有問題,通過對於他進行的彈劾案的話,那麼羅塞夫總統馬上要停權180天。屆時巴西將進入一段相當長期的政治黑暗期。

這個投票結果出現在一個巴西正全力追求轉型,力求生存的時機。這個大國面對1930年以來最重要的經濟衰退。 2014年的第二季時,巴西的GDP下滑9%,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都高達10%。同時,在這個現象至今尚未好轉之際,民眾對於政治人物感到失望到達絕頂的地步。再加上今年夏天即將舉辦的奧運,各個展館的建設正需要管理效率,加強驗收的同時,屋漏偏逢連夜雨,巴西境內又爆發了蚊蟲所傳染的茲卡病毒,經由美國醫療單位確證,這個病毒的確是新生嬰兒患小頭症的原因。

貪污與效率不高變成巴西政治制度的部分

任何看到這一連串壞消息的人只能對巴西這個國家搖頭嘆息。

總統羅塞夫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他所帶領的勞工黨,牽涉到巴西有史以來最大的賄賂案,也就是巴西石油公司與開發廠商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政商之間所導致的利益輸送。直到目前為止,雖然羅塞夫總統並沒有直接被證據指控為犯了貪污罪,但是他竭力保護前任總統盧拉不受到起訴的做法,引發了極大的民怨。

事實上,民怨的方向並不僅止於調查執政黨,因為反對黨,尤其是巴西民主運動黨的眾議院主席本身也因為同一個貪污案而正在被調查當中。實際上說來荒謬,竟然有60%的議員,也就是那一些通過彈劾總統的議員們,正在面對各種罪行的調查與指控。

在這一連串的戲劇性發展中唯一令巴西人感到自豪的是他們的傳統,那種不會引發內戰的樂觀態度。巴西人之所以能夠相互寬容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老百姓的怒火不大,而實在是因為30多年來的民主並沒有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撥亂反正的機制,貪污與行政效率不高,好像已經變成巴西政治制度中原生的一部分。加上歷史傳統與城鄉差距所導致的貧富不均,讓社會的不正義結構導致的結果似乎並不是政治可以解決的問題。

直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似乎還有更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羅塞夫總統清楚的表明他要堅持奮鬥,因為這個彈劾案並不是民主政治中的一部分,而是一場活生生的政變。他的說法可能言過其詞,過於激烈,但是在他強調不輕易退讓的第二天,原先最有可能代替他擔任總統職務的眾議院主席卻也因為相同的案件被已貪污嫌疑人的方式遭到檢查總長停選,形成了巴西的政治監控期。

更賦戲劇性的發展,就發生在五月九號,當即位擔任眾議院議長的原副議長,居然宣布,原先在眾議院所做的彈劾案投票是非法的!原先就不認輸的羅賽夫總統立即表明將進行否定彈劾案的訴訟。同時,原來磨刀霍霍的參議院,同時也宣布,彈劾案的投票將照常進行!

沒有真正落實民主,那選擇民主制度意義在哪裡?

怎麼辦呢?在巴西所面對的問題當中,沒有人拿得出辦法,而剩下唯一的辦法就是再進行一次選舉。原來民主選舉的功能最重要的用處就是,在於清除執政不力的貪污議員,然後通過立法重新讓國家的政治恢復清明。不過很遺憾,社會上的階級對立往往讓重視勞工利益的黨派與重視資本家利益的黨派產生了基本分歧,反而造成了政治利益的分贓制度,使得民主改革的理想,變得遙遙無期。

巴西這個大國它給世人的印象永遠是海灘,度假與嘉年華會,但在這一些美好的表象之下,我們不得不思索,前面布萊爾所問的問題,如果只有選舉權,而沒有真正落實民主架構的時候,那麼選擇民主制度的意義在哪裡呢?

我必須承認在今天問著問題顯得很反民主潮流,但是在環顧世界的世界裡我們又不得不反思如果民主的確是一個最符合理性的選擇,那麼他合與理性的地方在哪裡呢?我必須說所有的現代人都應該具有回答這個問題的能力。

文章轉載於『言起投資-苑文其詳專欄』)
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擅長投資與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