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的蘋果公司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4月27日全世界最成功的商業公司蘋果,該公司的執行長庫克,在發佈2016年第二財季報告的時候,依然以自信滿滿的口吻說:“我們生產團隊仍有許多創新產品還沒有拿出來。”

言猶在耳,可是報告一出,蘋果拿出來的成績單是這家公司從2003年到2016年13年以來最低的收益結果,比2015年同提少了近80億美元的收益。其中堪稱為蘋果公司在新世紀奇跡的智慧型手機的銷售少了1000多萬台。

在這個時候,眼明手快的投資大眾們認定庫克先前那種自信的口吻,說出來的那番話,就好像是,半夜走路怕黑吹口哨,只有壯膽作用,卻對股市不發揮任何作用。

消息一出來,市場投資大眾毫不客氣,蘋果股價大跌8%,帳面460億美元,合計約3159億人民幣。這個資料一出現,群情譁然,長期以來,大家心中想的那件終必發生的事情,即將發生,可謂之一葉知秋。即使是全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司,終不免也有滅亡的一天。這種想法生效,一般認為是蘋果股價大跌的主因之一。

我必須說這種想法是哲學中最標準的決定論,卻又是最實際的理論,卻也是最沒有根據的理論。

決定論者認為,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有生命的週期,就連公司也不例外。公司的發展一樣經歷過發、興、盛、衰,四大週期。蘋果公司13年來第一次銷售與獲利數字的同步下滑,為我們帶來了由盛轉衰的資訊。無論能幹的執行長怎麼說,沒有人相信;秋天來了以後,不可能變暖,投資人紛紛帶量殺出,心中只想如何抵禦寒冬。

遺憾的是,這是很沒有根據的理論,決定論沿用過往的經驗,將我們最熟悉的生命迴圈不分青紅皂白的用在所有的事物上。這種理論鼓勵人們相信,萬物的成長包含公司在內都會有發展的瓶頸。

蘋果不是普通公司;它目前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擁有5750億美元的資產,甚至在海外資產仍然擁有2000億美元以上,而且這家公司非常獨特,它的股價在過去16年來上漲了500倍。這麼好的記錄,所有的投資人都可以立即不顧,全憑一股熱情,殺出股價,無怨無悔。這就很值得分析了。

我必須說盲從的心理又一次製造了市場的動盪,頻繁地增加了獲利的空間。許多人振振有聲的說,手機市場飽和了,產品大同小異,不分產牌,大致上都長得很像,蘋果手機在這種情況中,它的價格跟附加的價值被其他品牌趕上了,再加上iphone6s的出現跟原先的iphone6根本沒有什麼令人驚豔的差別,短期內我們也無法寄望iphone7的出現會帶來什麼新鮮的花樣。

 這一切都說明了蘋果公司的手機部門在研發創新上似乎後繼乏力,那麼大家自然而然的認為,如果蘋果公司沒有了手機,還剩下什麼呢?趕快賣出是唯一的答案,甚至有人還搬出摩爾法則。

什麼是摩爾法則呢?摩爾是很有名的公司,英特爾公司的創辦人戈登·摩爾。他預測人類科技每兩年會進步一倍,我們稱之為摩爾法則,許多人認為蘋果手機已經充分的應用了摩爾法則的理論,讓科技走上盡頭,沒有新的道路可走,也不會出現突破的可能。

這個是非常武斷又很悲觀的想法。我先聲明,我並不鼓勵大家信奉科技,以蘋果的發展馬首是瞻,心甘情願擔任蘋果粉絲,但是我也不認為人云亦云的想法可以為科技的未來下定論。我只認為,人類生活的發展與進步完全來自於活生生的需要,這個需要才是科技發展的重點。生活上的需要實際上是不可預測的,又有誰能夠想到蘋果公司的成就本身就是一個浴火鳳凰的轉型呢?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在這一次蘋果股價慘跌的事件中,所有人只談13年來的獲利記錄,卻沒有人想到2000年前的蘋果也曾今度過一段不算短的危機時期。公司差一點就被摒除在市場之外,是科技給了這家公司新生命,但這並不是生什麼真正的生命,只是人類活生生的需要,經過科技這個工具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讓智慧型手機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需要問自己,到底我們還需要什麼?只要我們能回答這個問題,科技就會應運而生,配合我們的需要,滿足我們生活上的便利訴求。在這種情況下,資金雄厚的蘋果公司就會迎頭趕上,不會缺席。但是,如果我們失去了回答這個問題的能力時,那麼漲漲跌跌的股市,其實就是我們追逐不已的數字遊戲。

最後我必須回想一下整個手機業的發展。雖然諾基亞倒了,但它留下一句我至今依然非常欣賞的話,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在欣賞這句話的同時,我再加上一句話,股市始終來自人性。

文章轉載於『言起投資-苑文其詳專欄

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擅長投資與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