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師過招系列│04】賺錢的道理 就是要建立在別人的謬誤上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2017大師過招系列圖
2017大師過招系列圖

苑舉正:跨入2017年的財經饗宴,報名

(本文摘錄自臺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的新書《索羅斯的投資哲學》,201612月重磅發表)

索羅斯與眾不同,而這一個特點不但是他投資致富的關鍵,也是他落實的人生原則。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這個人生原則來自於他的思想。索羅斯不但與一般人的想法不同,而且它能夠看到一般人如何思考,然後再刻意地強調他與一般人不同。在理解索羅斯的特殊性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般人的想法是什麼。

一般人的想法離不開三項原則:一、歸納經驗;二、排除風險;三、追求完美。

索羅斯不但不依從這三項原則,還發明一套理論(也就是他的反射理論Theory of reflexivity用來反對這三者。讓我們用賺錢的道理來說明,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在市場中,都會依從歸納經驗、排除風險以及追求完美,這三項原則。

首先,所有人都想賺錢,但是只有少數人賺得到錢。於是很多人會問,誰最會賺錢?找到這幾個人之後,我們會分析他們賺錢的道理,經由歸納,篩選出規律,並認為這些規律就是賺錢的道理。結果呢,我們找到最會賺錢的兩個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與喬治索羅斯。有趣的是,他們兩人之間投資的理念差異之大,猶如天南地北。巴菲特強調的是從股票的價值進行市場的評估,而索羅斯則大辣辣地提出一整套哲學做為投資的方向與指引。遺憾的是,沒有人能從他們賺錢的實戰經驗中歸納出發財的金科玉律。

其次,所有人都想賺錢,但只有極少數人賺到大錢,因此我們通常認為這些賺得到錢的人能夠避免所有賠錢的風險。這個想法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不過卻可以讓人聯想到一個弔詭的事實──完全不賠錢的人,其實就是一個沒有膽量去面對風險的人。風險與賺錢是成正比的,但需要透過知識與膽識來驗證;風險越大,賺錢的機會也就越大。

第三,所有人都想賺錢,因此會問,有沒有穩賺不賠的知識?這句話聽起來好笑,因為假使有,也不會有人告訴你。但問題就在這,許多人對於完美的知識有所期待,認為市場經營的王道就是找出穩賺不賠的道理,然後他們就可以騁馳於市場之中,大賺其錢。這當然是一種很天真的想法,不過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知識、想法與理念中,都不斷地告訴我們,完美知識是一個經由不斷努力的過程而終將可以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變成一種信念,相信追求知識的目標終將獲得「無錯」的知識。

對於索羅斯而言,這三項原則都是嚴重的錯誤。

首先經驗的歸納,並不能夠為我們提供未來做預測的有效知識。原因不難理解,因為歸納的經驗都是已經發生過的經驗,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會不會改變我們原來的認知,甚至我們根深蒂固的信念都會出現錯誤。因此,對於索羅斯而言,歸納的經驗不是重點,「假設經驗的不確定性」才是重點。從事市場投資的人必須銘記在心,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我們只能提出一個常識般的信念,相信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嚴正以待,處處小心。

其次,對於索羅斯而言,投資時,不但應該要坦然面對風險,而且因為我們必須面對風險的事實,所以風險是值得期待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所有從事市場投資的人他們都有賺錢的目的,而風險正是使得賺錢成為可能的關鍵因素。俗話說得好,進廚房就不要怕熱,油不燙魚不會煎得好。如果不想冒險,就不要進行投資。而對期待風險的索羅斯而言,掌握趨勢,擴大槓桿,冒最大的風險,賺合比例的利潤,是投資人最應該期待的事情。

最後,索羅斯對於所有正面的想法、完美的知識,以及樂觀的盼望,都賦予負面的評價。讓他最不能夠理解的,就是當代經濟學的完美知識模型。這個模型假設:市場中的供給與需求會自動達向平衡。索羅斯對此極力批判,認為市場的主體是人,包含各種人心與想法,怎麼會有一隻不可見的手,讓市場的供需達到完美平衡呢?

對於索羅斯而言,經濟學的假設,是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泡沫與崩盤的主因。有趣的是,這些泡沫對他而言,是極其肥沃的,因為如果不能夠把賺錢的道理,建立在他人的謬誤之上,怎麼會有賺錢的機會呢?

廣告

★延伸閱讀
【2017大師過招系列│03】索羅斯放空美元 做多日圓與英鎊之役
【2017大師過招系列│02】在黑色星期三,擊敗英格蘭銀行的男人
【2017大師過招系列│01】我憑什麼來解讀索羅斯?
法國共和黨初選的時代意義
投機客的道德認知

文章轉載於『言起投資-苑文其詳專欄

苑舉正簡介

苑舉正
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精通中、英、法語,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學士(1984年)、哲學碩士(1988)以及哲學博士(1995)學位。

目前出版中英文研究論文40餘篇,專長為:科學哲學、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對索羅斯的老師卡爾波普哲學有深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