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最低價中標”被企業集中詬病:阻礙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在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最低價中標”作為一種國際上通行的評標方式,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一直在工程建設領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近日,有內媒記者在江蘇、湖北和四川省的6個城市,對100多家實體企業進行調查時發現,“最低價中標”成為企業集中詬病的問題。 多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最低價中標”不僅助長以次充好,導致産品和工程建設質量下降,優汰劣勝;而且極易引發偷工減料,甚至埋下安全隱患;同時還會影響企業創新研發的積極性。 那麼如此不被大家看好的“最低價中標”,為何會風行呢?據瞭解,隨著中國反腐力度的加大,擔心“说不清”“犯錯誤”,規避“履職風險”,是一些地方和企業傾向於“最低價中標”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市場質量監管缺位、不到位,也是“最低價中標”大行其道的助力。同時,招標方過於強調成本而忽視質量,也導致招標的天平傾向於價格。 企業一致表示,一些地方和國企招標採用“最低價中標”,這種“重價格、輕質量”的主要標準,影響正當競爭、降低産品質量,不利於實施質量強國、品牌興國等國家戰略,還會埋下重大安全隱患,阻礙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企業建議,“要鼓勵企業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創新之路,政府採購應逐步改變‘最低價中標’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