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三文魚身份地位“不保”?虹鱒能否生吃還未說清楚

當下,三文魚正遭遇這一場空前的身份危機。自淡水的“虹鱒”在國內可以名正言順地躋身“三文魚”之列時,那些來自海洋的三文魚不得不尋求新身份,要改稱為“海產大西洋鮭”了? 自2018年8月10日,《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台後,將虹鱒魚歸為三文魚,引起國內外爭議。據了解,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制定的團體標準稱,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其中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等。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強調,該定義概念是參考了歐洲國家的一些想法;團體標準的引用參考包括國外三文魚供應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魚養殖手冊(2018)中對三文魚的定義,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中對三文魚產品的描述。 那麼到底虹鱒魚能不能生吃?關鍵在於寄生蟲。崔和表示,虹鱒魚有沒有寄生蟲取決於生產環節的管控,大型網箱、循環水;只要沒有傳染源,那虹鱒就不可能有寄生蟲。團體標準指,養殖三文魚應全程使用投餵人工膨化配合飼料,可以消除飼料中攜帶寄生蟲的隱患。 然而,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並不認同。他認為有沒有寄生蟲不僅事關飼料控制,還受環境影響所致,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便是動物的糞便。同時,他表示即使控制住當下的養殖環境,但開放的環境仍沒辦法做到完全控制;已工廠化方式養魚,對飼料嚴格控制,短時間是可以做到,但無法長期控制。 目前,由中國漁業協會內部人員、漁業資深人士王金和給出歐洲、美洲人工飼養淡水魚常見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清單,其中包括闊節裂頭絛蟲、復口吸蟲等。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張磊認為,建議吃深海魚生,淡水魚的寄生蟲會容易在人體寄生,造成慢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