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不是萬靈丹,台股應順水推舟讓內資抬頭

撰文:陳唯泰

六月十五日MSCI公佈納入中國A股的決議,仍舊是否決了中國的申請。這次是中國第三次被MSCI新興市場指數擋在門外。雖然市場的看法紛歧,不僅是外資的看法分歧(高盛看多、花旗保守),就連我們前後任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以及丁克華先生,都曾經為了這事熱烈討論,到底這件事有多重要?我們到底應不應該緊張,我們又該如何因應,可以趁著這次的機會好好思考一下。

根據MSCI的文件中顯示,最主要的原因有四點:
1.解決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
2.強化股票暫停交易管制措施
3.QFII額度分配和資本流動限制改革
4.需取消與A股掛鈎衍生性商品的預審權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看MSCI拒絕中國A股的四點理由,就會知道其實MSCI拒絕的確是有其考量的。但就連小幅開放5%的幅度都沒有,應該是跟去年A股ETF掛牌新加坡被拒有關。

本來今年MSCI要在香港召開記者會,大家猜測就是要宣佈開放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可是忽然有反對的聲浪傳出,主要是因為去年陸股動盪之時,有一檔跟A股掛鈎的ETF欲在新加坡掛牌被大陸當局拒絕,市場認為大陸當局仍不夠開放,因此就在公佈納入A股的前夕,MSCI的決定出現「髮夾彎」,取消記者會改為電話會議,拒絕A股納入MSCI成為定局。

但是,中國最近有許多開放措施,例如:改進停牌機制、放寬人民幣浮動區間、不再對單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設置統一的投資額度上限,而是以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作為其獲取最高投資額度的依據。並且開放式基金還可以在日內將資金轉入或轉出中國股市、再加碼放寬2500億QFII額度等,我們從一連串大陸的作法可以看出來,其實中國十分重視這一件金融市場的大事。背後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5兆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國股票市場在全球的透明度。

大陸A股已經是全球第2大資本市場。中國方面對境外投資者進入境內市場,做了很多努力;長期來看,A股納入MSCI是必然的,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我必須很痛心的說,台灣錯過了幾次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機會,因為害怕國際資金進入淺碟型市場,把台股炒得太高,結果讓上海撿了一個大便宜,現在急起直追變得很有難度。可是山不轉路轉,我倒認為這有可能是台北股市否極泰來的機會。

筆者曾經在本專欄中提及,想要救台股,必須要讓外資的交易比重降低,讓內資出頭。若是在以往,大家一定直呼不可能,但是台股在MSCI新興市場的權重已經連續多次遭降,外資逐步撤出台股是必然的結果,因此從現在開始,到MSCI正式將A股納入的這段期間開始,正是我們好好準備,讓內資抬頭的好機會。

內資到底在哪?怎麼找呢?我的一個台商朋友跟我說:「台商在海外的錢就很多了」,只不過礙於現在的法令,在民國99年以前出去的資金,匯回來時可能面臨龐大的稅負,因此許多的台商寧願讓錢在海外流浪,也不願意讓錢回到國內。如果政府願意大開方便之門,既往不究,讓大筆海外的錢「鮭魚返鄉」,我相信到時候台股也不就需要再看外資的臉色了。

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低估的中小型成長股,應該要漸漸取代外資權值股的角色。因此,股本介於10億與50億之間,近三個月的營收年成長,而且本益比低於10倍的公司,例如:昱晶(3514)、F-泰鼎(4927)、漢唐(2404)、智易(3596)、台虹(8039)、帝寶(6605)、亞翔(6139)、台燿(6274)等股,可以稍作留意。

 
 



如果你還想閱讀更多投資文章

歡迎參觀陳唯泰的「部落格」http://moandfrog.pixnet.net/blog

或是本文作者陳唯泰 FB 粉絲專頁http://cmy.tw/004IOn

作者簡介: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2年,合格證券分析師,現於CMoney全曜財經擔任顧問、財經主筆,並且是證基會以及中正社區大學講師。

投資首重總體經濟的多空循環,並結合基本面選股與技術面操作;認為「擇機入市」才是股市投資的獲利法門。目前有2本著作:「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

陳唯泰
陳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