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跌幅 7% -> 10% 你不可不知的幾件事

台灣股市自從宣布第二次證所稅改革之後,整體的交易量進入冰河期。施行期間證券商紛紛感受到交易量的急速萎縮急得透過各種管道向政府單位施壓要求暫緩實施,最終當時財政部劉憶如部長功敗垂成辭去部長一職,至此第二次證所稅改革再次宣告失敗。

但失敗後所遺留下來的大戶條款與散戶對交易市場的不滿,早已化成各種方式來表達,像是對海外開戶不陌生的投資人則是將資金紛紛移到海外市場投資,加上不久就遇上了歐債危機,出走的資金加上低迷的投資信心造成了交易量的急速萎縮。這部分可以從台股的整體交易量從2011年的31兆萎縮到2012年的23兆金額,整體下滑25.8%的數字上可以看出,這一連串事件對於交易市場的影響性。

原本期待歐債危機過後,市場趨於穩定回溫散戶終究會回到市場來,但在2013年的交易金額卻是澆了一大盆的冷水,在市場回溫海外紛紛傳出經濟復甦的訊息之下台股整年度的交易量仍僅為23兆的金額,主管機關才發覺大事不妙,變心的散戶就像是變了心的情人一樣再也不回頭看你一眼。於是在2014年開始祭出各種交易政策來刺激散戶交易。像是開放現股當沖、提高融資額度等作法,配合選舉題材與企業獲利利多消息,終於讓成交金額提高至29兆的水準,但這相較於過欲的動輒30兆以上水準來看仍有一段距離。

資料來源:金管會、股魚繪製
資料來源:金管會、股魚繪製



而我們從上圖中更可以看出台股陷入的了一種市場可供交易的商品越多,但成交金額卻下降的困境當中。更何況在恢復成原本的證交稅之後,這是一種政府穩賺不賠的交易機制,只要台股交易量上升就可以保證有一定程度的稅務收入就無怪乎主管單位處心積慮的想透過各種方式想刺激成交量。

在歷經2014年開放的現股當沖所獲得的甜美果實之後,在2015年所端上來的重頭戲「股市揚升計畫」更可以直接看出重點在於如何提升交易量這個關鍵問題上。
揚升計畫的重點:
1.    放寬漲跌幅由 7% ->10%
2.    放寬法人借券制度
3.    現股當沖股數再擴大 ( > 500檔)
4.    融資擔保率由120% -> 140%
(備註:實際數字應以金管會發佈為準)

而其中最受散戶投資金注意的,莫過於漲跌幅機制由 7% -> 10% 這一項措施。其實漲跌幅限制就像是散戶的奶嘴一樣,原始的用意是保護投資人不會因為市場波動在一夕之間受到重大打擊,但這也造成了市場真實價格無法在短時間立即反映的情況M,一旦放寬了保護傘對於真實價格發現與流動性有進一步的幫助。

而相較於鄰近國家,其實台股在漲跌幅限制放寬上仍有持續提高的空間存在:



備註:實際數字應以該國法規為準

先不論周邊國家的狀況如何,台股既然已經準備放寬限制與國際實務逐步接軌,那投資人則應該注意在放寬漲跌幅後有那些優缺點:

優點:
1.    個股更快反應市場訊息,浮現正確價格
2.    流通性上升,減少漲停買不到、跌停賣不掉的機會
3.    提高籌碼鎖定難度,降低人為炒作機率
4.    波動提高有助於提高投資人的風險意識
5.    與國外市場差異度縮小,有助於提高外資投資意願
6.    有助於設計新式金融產品

缺點:
1.    若融資保證率不變,斷頭速度會加快
2.    漲跌幅上升後,投機賭博心理會連帶提高
3.    股價波動程度加劇

一個政策的導入必然出現正反兩種聲音,但從國外的數據資料來看7%的限制已經不符現行潮流,台股的投資人早已成長不該用舊時代思維的緊箍咒來予以限制。持續放寬漲跌幅限制來增進資本流通是一條既定的道路,投資人必須認清趨勢的變化適時調整投資心態,才能在投資的路上悠遊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