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母親節 ~祝媽媽天天都快樂!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在本周登場。然而這個專屬於母親的節日,對不同的母親卻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有些母親真的是歡喜慶祝「母親節」,不過也有一部份的母親過得可能是「母親結」,因為心有千千結;更悲慘一點的,甚至正遇上「母親劫」,磨難不斷!

*有快樂的母親 才有幸福的家庭

不知是否受到戰爭帶來的影響,以及貧窮年代造成的陰影;上一代的母親們,大都不具備「快樂因子」。

當一家人快快樂樂在一起,母親永遠是最掃興的那一位。在外用餐總是嫌貴、送她的禮物又嫌浪費;再不然就叨叨絮絮,不斷訴說戰爭時期日子多苦、生活又有多慘

一位朋友表示:「母親以往受過的苦難,仿佛成為她活下去的價值支柱。」其實這些悲苦早已過去,母親們何不就此放下,好好享受子女孝養,以及含飴弄孫之樂!

或許上一代有上一代時代情節,兒女們只得盡量開導與配合;不過我們這一代的母親,絕對要有培養自己「快樂」的本事;畢竟「有快樂的母親,才有幸福的家庭」!

*翻轉刻板印象~別再讓母親吃魚頭!

有一則經典傳說:長大成人的孩子,為慶祝母親60大壽,特別舉辦了一場豪華「壽宴」。當服務生將「海上鮮」端上桌時,孩子立刻挟下魚頭,送到媽媽的碗盤裡;可是這次媽媽非但不開心,還默默流下淚來。

孩子們大感意外,媽媽不是一向最愛吃魚頭嗎?母親這才表示,以往家裡窮困,魚肉都留給子女吃;為了不讓子女擔心,所以才謊稱自己喜歡吃魚頭。如今生活富裕了,沒想到自己還是落得吃魚頭,一時悲從中來,才會掉下眼淚。至此,孩子才明白母親的一片苦心!

廣告

場景轉到另一個家庭。一位母親氣呼呼的表示,今年兒子送她的母親節禮物,竟然是一台「洗碗機」。問她為何要生氣,她說家裡負責洗碗的是「爸爸」。這台洗碗機,應該是父親節禮物;不是「母親節」禮物。

所以,母親不一定一輩子都得「含辛茹苦」「家事」也並非由媽媽一人包辦,為人子女請翻轉觀念,幫母親一起做個「快樂媽媽」!

*新親子關係~~彼此都有責任

西方的親子關係,大致以18歲為分水嶺。子女年滿18歲之後,離開原生家庭,展開自我人生!父母不再金援,也不求子女回報。

由於文化傳統差異,台灣人到是不必照單全收,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親子關係。

一味跟隨西方,不見得合宜。畢竟父母到兒女家拜訪,還得支付房租,在東方看來,也太顯見外。

不過適時調整養兒防老與金錢協助等觀念,到是有其必要。尤其是隨著時代變遷,養兒防老不應只限於「金錢」的給予;陪伴與照顧也是養兒防老的一種內含。

至於父母對於子女的協助,最好量力而為。在子女成家,生養下一代時,若父母能力許可,提供部分金源或免費幫忙帶孫子,都能增進親子關係。

對於該不該收子女的「孝親錢」,也沒有統一標準。孩子如果賺錢能力好,讓他表達孝心也無妨、月光族的孩子,可以用半強迫方式,替他存一點;至於經濟拮据的父母,孩子給得出來,就收下吧!

歡慶「母親節」只有一天,希望母親在其餘的364天裡,也能天天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