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投資失利 讓他破解配息率迷思

2次投資失利 讓他破解配息率迷思

對退休族來說,配息型基金就像月退俸一樣迷人,但只看配息率會有盲點,必須檢視「含息報酬率」表現,別讓配息配到本金的蠢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經歷過兩次投資震撼,現在,我總算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去年邁入4字頭的張榮仁,過去10年,資產從7位數跳升至8位數,是他財富快速累積的黃金時期。這段時間,他悟出一個道理:「以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為核心的資產配置,才能做到持盈保泰,讓財富穩健增長。」

但,不同於一般人的地方,在他雖然買的是固定收益型商品,卻不愛配息基金,而是讓息滾入基金中再投資;原因很簡單,張榮仁更在意的,是投資複利效果。「將債券的孳息領回,等於定期抽回一些資金,從長遠角度來看,投入的本金沒有變大,甚至可能愈來愈小,就無法達到投資的複利累積效果。」

選擇權慘賠

讓他戒高槓桿投資

這番體認,是他接觸投資以來,不斷修正改變,從錯誤中學習所得到的寶貴心得。「我是南部人,對『男人要有房』這件事相當執著。」憑著堅持,張榮仁研究所畢業、當完兵後,便進入證券公司。這段時間,他大量吸收金融知識、學習各種投資技巧,也釐清了自己的投資屬性。

「當時,公司在推廣選擇權交易,要對金融商品有感,最好方式就是直接進場。」張榮仁回憶,剛開始繳了不少學費,一年多後漸漸熟悉,信心增強,玩的本金也變大。「有時,上班心神不寧,趁著上廁所時偷瞄行情,情緒起伏七上八下,一個早上就能把一個月薪水賠光。」

行情好時,幾個月內,他帳上獲利就有幾10萬元;但人生不乏意外,2004年319槍擊事件,台指期連續2天跌停,選擇權獲利瞬間回吐超過一半,「319隔日一開盤,我就清醒了。像選擇權這種高槓桿投資,平時影響情緒,遇到重大事件,又必須飽受大跌痛苦,到頭來只是紙上富貴,我絕不再碰。」

廣告

張榮仁最大理財動力,來自「男人要有房」這個信念。319槍擊案雖使他財富折損不少,但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卻「提供」了難得一見的房價優惠,隔年他硬著頭皮,向家裡周轉了幾10萬元。「要不是選擇權賠掉,這筆錢我就有了。」

有了房,感覺更踏實。07年,他從證券公司轉戰投信業,投資工具也從短線進出的股票、選擇權,轉為中長線持有的共同基金。「那時資產管理公司相當風光,新基金募集,人人搶買。投資人手上對帳單攤開,報酬率都是4、50%起跳;賺3成的基金,都還會被嫌少。」

他細數投資過的標的,「從東歐、拉美、金磚…只要當時名氣夠大的基金,我幾乎都買過,簡直無役不與,且有基金『真好賺』的錯覺。」但,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這天給張榮仁的衝擊,比319槍擊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