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後的確定性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所有做投資的人都應該要讀哲學。《苑文其詳》首次結集出版。購買請點

2016年6月23日,英國在跌破眾人眼鏡下,通過公民投票的方式,以5個百分點之多的結果,決定脫離已經參加了43年的歐盟。這真是大家沒有想到的事情,也是英國當代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從那一天開始,英國國內充滿了問號,因為沒有人知道,做出這麼大轉變的下場會是什麼呢?英國當時的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立即辭職,把保守黨黨魁與英國首相的位置交給新的鐵娘子梅伊(Theresa May)。

新首相簽署,英國走向另一條路

原先支持留在歐盟的梅伊,在很短的時間內作出決定,選擇2017年3月29日,按照英國人民意願,依據歐盟憲法第50條的規定,開啟英國脫離歐盟的程序。

當天上午,梅伊在歷史已經上千年的英國國會裡,以堅決的口吻宣布,英國開啟了歷史的新頁,因為她已經簽署文件,通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Franciszek Tusk)。文件內容是英國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脫離歐盟的心意已決。

在梅伊看來,即使在兩年內得不到任何協議,這都比協商一個壞的協議要好得多。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態度,確實令人感到詫異,尤其是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就大膽地面對這種紛亂的情形。

我想說,這大膽的態度固然表現了英國的民族精神,但這種表現方式,似乎又有一點冒進;那麼問題到底發生在哪裡呢?

大膽先進,符合英國人形象

說來很有趣,許多人都認為國家大事豈可兒戲,因此,凡是涉及國家未來走向的問題,都是以極為小心謹慎的態度處理與面對。但是,這對於英國而言,剛好相反。英國是現代世界中,最早實施民主制度的國家,而且這個制度給了這個國家至今無人能夠相提並論的成就感。

廣告

英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甚至語言,都是世界各國爭相效仿的對象,讓英國人充滿了自尊心、驕傲感,認為英國長期獨立於歐洲大陸之外的事實,對這個國家而言,不但沒有壞處,還有好處。英國人稱堅持國家主權,走獨立路線,是一種自由精神的展現,但在外人眼光中,這種態度叫做保守主義。

英國的保守主義,隱藏了一個當代政治哲學的迷思,就是無論如何,都肯定民主的決策。民主制度在大英帝國的高峰時期,固然一度以創造國內團結,上下一心的優越精神,超過現代世界大多數的國家,但有一件事情在近日的現實中,卻不容忽略。那就是民主制度的決議,從來就不是100%的決議。

多數帶領少數,摸著石頭過河

若是以52.5%的贊同否定了47.5%反對脫歐的結果來看,那麼英國執意脫離歐盟的決議,就必然犧牲了將近一半人的利益,而這件事情,對於嚴格遵守民主決議的梅伊而言,是想不到的嗎?

正是因為這個因素,所以,有許多人感覺很茫然,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這種現象,對於市場而言,叫做不確定性,也是市場最大的毒藥。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所有的決策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從長計議的可能。有鑑於此,我以辯證思維的方式,提出反向思考,談一談目前英國脫歐的三件比較確定的事情。

歐盟感覺遭背叛

第一件事情就是歐盟裡剩下的27國,一定會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因為原先在卡麥隆宣布公投之前,他向歐盟提出許多條件,而歐盟為了避免英國脫歐所引發的問題,大致照單全收。沒想到熱臉貼了冷屁股,英國依然脫歐,讓歐盟現有的國家毫無顏面可言。

為了避免英國脫歐之後,還有其他的國家會效仿,以及讓英國繼續取得進入自由市場的權益,歐盟已經先設下英國要賠償600億歐元的要求。請注意,這是還沒有進行任何協商之前的要求。目前為止,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已經拒絕這筆賠償的合法性。

脫歐後的公民權

第二項確定的是英國在這兩年內,會把協商的重點放在公民居住權與放棄歐洲法律的問題上。這兩個問題都很確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們簡單,而是因為前者必須依照雙方互相平等的原則處理,而後者則完全看前者的結果處置。

如果歐洲公民失去了在英國居留與工作的權利,那麼英國公民同樣也必須離開歐洲的工作崗位。假使兩年內沒有辦法在這方面達成任何協議的話,那麼英國會全面放棄原先所遵守的歐盟法律。

第三個確定的部分是決定走自己路的英國,會對外發展與中國以及美國的關係,以求自保,而對內則會面對無止境的紛爭。這是因為組成英國的其他部分,例如蘇格蘭與北愛爾蘭,這兩個地區在公民投票時,都是以甚為懸殊的票數,支持留在歐盟之內。現在這個硬脫歐的結果會不會導致這兩個地區,也要做出硬脫英的選擇,是我們下一步值得觀察的重點。

整體而言,比較確定的事情是,從現在開始,英國會面對自己國外與國內一連串的挑戰與協商。

更多苑舉正教授文章,請看〈法意團隊苑文其詳專欄

★延伸閱讀★
川普與俄國
荷蘭大選與民粹
土耳其是歐洲真正的黑天鵝
法國大選中的國家陣線

【作者簡介】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精通中、英、法語,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學士(1984年)、哲學碩士(1988)以及哲學博士(1995)學位。

目前出版中英文研究論文40餘篇,專長為:科學哲學、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對索羅斯的老師卡爾波普哲學有深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