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減資兩成 應如何評估?

作者:陳重銘

2018/05/11鴻海宣布現金減資兩成,震驚各界。一般來說,經理人普遍都希望公司的規模越大、現金越多越好,當遇到好的投資標的時,就可以把握機會來創造股東權益(例如併購小公司)。但是當公司的規模太大,卻又沒有好的投資機會時,辦理現金減資不僅可以縮小公司的股本,也可以把資金退還給股東。

首先來看一下鴻海的股本、股價與本益比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鴻海股本、股價與本益比
鴻海股本、股價與本益比

大約10年前的20062007年,鴻海的股本只有56百億元,EPS均超過10元,本益比也可以高達19.4倍。反觀10年後的20162017年,股本高達1,733億變成了3倍多,但是本益比也降到10倍附近。從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龐大股本會拉低本益比,股價也跟著委屈,這是台灣大型績優股的普遍命運。想要降低股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現金減資。鴻海宣佈減資20%,股本將瘦身到1386億元。以2017年稅後淨利1,387億元計算,EPS可以變成10元,明顯高過原先的8.01元。但是現金減資後手上的股票張數變少了,會有損失嗎?

其實不論是何種減資方式,投資人手上股票的總市值,在減資前後都是一樣的,並不會有變化。假設投資人在減資前持有10張鴻海股票,當時的股價是90元,10張股票的總價值是90萬元。減資2元後,10張股票可以得到2萬元現金,但是股票張數變成8張,於是減資後的參考股價會成為110元,此時8張股票的總市值為88萬,加上減資後得到的2萬元,總市值還是跟減資前是一樣的,沒有變化。既然減資前後的總市值都沒有變化,那麼幹嘛要減資呢?

廣告

大家都聽過「大象不易奔跑」這句話吧,當公司的股本太大、在外面流動的股票變多,股價就不容易飆漲,看看鴻海最近幾年的股價走勢,都是非常的溫吞,明顯不如10年前股本還小的時候,那時候的股價是2300元。當股本變小後也會拉高EPS,如果可以年賺一個股本(EPS 10元),股價通常也會大漲慶祝。以台積電為例,2014年的EPS超越10元,股價也開始突破百元而逐年上漲到最高的266元。鴻海在20052007年的EPS均超越10元,股價最高來到300元,就是具有股本小、股價跳得高的優勢。

此外,減資也具有稅賦上的優勢,不同於現金股利被歸類為所得而必需繳稅,減資屬於股東拿回投資的資金,所以是不用繳稅的。鴻海預計2018年配發2元現金股利,加上現金減資2元,股東每股可以拿回4元。以郭台銘董事長持有約162萬張鴻海股票計算,現金股利可以拿到32.4億元,假設用28%的分離課稅計算,需要繳稅9億元;現金減資一樣可以拿回32.4億元,但是卻完全不用繳稅,郭董省了9億元,這就是減資的好處了。

但是減資也不是只有好處的,進行現金減資的公司,也有可能意味著未來營運發展有限,不需要額外的資金,所以乾脆退還給股東,讓股東自己去投資。此外,隨著大陸股市崛起,台灣股市有邊緣化的危機,鴻海這種國際級的企業,在台灣的本益比也只有10倍左右,股價明顯委屈。公司選擇在低本益比的台灣把錢退還給股東,然後到大陸A股這種高本益比的市場掛牌,反而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資金,但是對台灣來說,也是一種不可忽略的警訊。

★延伸閱讀★
我是公務員 我努力存股票來退休
現金股利與財務自由
為什麼台灣人不買台積電 卻買T50反一?
『高殖利率』就是投資股票的獲利保證嗎?
投資金控的股票 究竟要選民營的?還是官股金控?
『高殖利率』的股票 是要賺股利?還是賺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