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禁忌/目蓮救母與普渡、鬼月之名的由來

農曆七月台灣又俗稱鬼月,相傳「鬼月」一詞的由來,以及現在的「普渡」大拜拜,就是從「目蓮救母」這樣一個具有教孝的正面故事開始的。

農曆七月台灣又俗稱鬼月,相傳「鬼月」一詞的由來,以及現在的「普渡」大拜拜,就是從「目蓮救母」這樣一個具有教孝的正面故事開始的。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講述佛陀弟子目蓮尊者,在世時因想念過世的母親,曾用神通看到母親因在世時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並且在地獄裡受著苦刑,便心生救母之心,用他的神力化生食物想給母親充饑,但是目蓮的母親因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就深怕被其他惡鬼搶食,遂受到佛陀懲罰,飯到口中就立刻變成火炭,不得下嚥。

目蓮看到母親受苦受難,雖有他有神通,卻救不了母親,感到十分痛苦,懇求佛陀告訴他解救母親的方法。佛陀說:「你的母親生前罪孽深重,非你一人之力可以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於七月十五日(農曆)備百味五果共同祭祀,方能解救。」於是目蓮就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得解救母親的靈魂。

從此以後,佛教徒們都會在農曆七月十五這天舉行功德法會,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一直流傳到現代,成為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台灣中元節的祭典因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催化(移民開墾初死於海難、兵燹、番害、瘟疫者不可勝數),而一般民眾又害怕無人祭祀的鬼魂會危害人命,是故對於「普渡」特別重視,每到農曆七月各地方往往都有大規模的祭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