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瘋綠債,今年衝2千億美元

【時報-台北電】氣候債券倡議組織(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預估,綠色債券的全球發行量2019年將進入2千億美元大關,規模持續成長已是全球趨勢;全球信評機構穆迪也認為,將有更多元的發行人參與綠債市場,且綠債發行的標準和定義會更明確,成為法人機構和大富翁資產的「標準配置」之一。

相對於全球綠債發行以年成長20%的速度衝刺,台灣的綠色債券發行量及至2018年底僅23檔掛牌、規模約新台幣539億元,若是今年的發行速度沒有跟上,將迫使有心的台灣投資人只能選擇外國金融商品,跨國企業來台也買不到新台幣部位的綠債。

實際上,綠色債券是世界公認的道德型固定收益金融商品,擴大新台幣計價的發行量有其需求,政大教授張士傑就表示,基於國內壽險業的外匯避險成本高漲,應加快這類的新台幣計價固定收益產品推市,會是改善保險業去化資金痛點的最佳對策。

穆迪分析師Matthew Kuchtyak指出,綠色債券發行屬於「長期的增加」成長模式,動力主要來自全世界對於社會永續發展的更為廣泛關注,像率先大量發行的美國市場,現在有許多非金融業的發行機構積極參與,各國公用事業部門也積極發行,預計2019年已有滿期債券,需要進行再融資,估計也會為市場帶來三成的全年新增量。

Matthew Kuchtyak指出,其實現在估測的綠債等發行量,可能還無法滿足需求端,即投資人、法人機構已表態所需要的「可持續投資金融商品」需求量早已超過市場發行量,尤其各國政府越來越願意注資綠色債券,作為氣候變遷減緩的量化指標、或展現永續的承諾,都是進一步擴大綠色債券需求的因素。

廣告

為能讓更多發行人支持綠債、永續等議題,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最新宣布,已開始在其發行人企業實體信用評級報告中納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要素,以幫助固定收益商品能與永續結合,投資人、發行機構等都會要求需符合ESG規範。

跨國企業是綠債的重要買家如Apple、Google等,已表明要在台灣挑選投資合規的綠債,也要求供應商需同步規劃投資,銀行主管認為,這些需求可以轉化為新台幣計價綠色債券的發行動能,加快台灣發展綠債市場速度。(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