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出招 高利率保險即將絕跡?

文:小花平台

1
1

近期上班族菜籃族間最熱門的金融話題就是:金管會逼高儲蓄險退場,是否該抓緊機會衝一波?

金管會官員5/22日表示,研議「建立傳統型人壽保險門檻比率」,拉高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比重,市場解讀高利率保險恐將從此絕跡,衝擊國內占逾半數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市場。台灣人喜好短期儲蓄險,當保險的宣告或預定利率遠高於銀行定存利率時,吸引人將資金從銀行流入保險公司,造成了保險公司的下列現象 :

.保費是負債非資產:保費是保險公司的負債,將來都要支付出去,投資收益率必須大於承諾的利率才能支付各項保險金。

.保費收太多,只好大舉投資海外:壽險業市場規模大幅成長,自2002年的3兆4,984億元,到2019年第1季已經達到27兆5,188億元,短短17年,暴增了9倍。保費收太多,加上國內的利率低,承諾的保單預定利率高,國內的固定收益型的投報率無法滿足,導致壽險公司只能大量投資海外尋找較佳的投資工具,至2018年底,壽險業國外投資配置比重已達到68.52%。

.匯率避險成本吃掉獲利:投資海外市場就一定會有匯率風險,因此必須使用匯率避險工具,匯率避險成本會隨著兩國的利差擴大而提高,就有可能造成保險公司的虧損。以去年為例,新台幣兌美元貶值2.97%,壽險業的匯兌利益仍有2,810億元,但美元和台幣的利差擴大,造成壽險業避險成本率提高至2.7%~2.8%,避險成本高達4,840億元,加上動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279億元後,導致去年全年淨匯損金額高達2,309億元。

廣告

.保險公司面臨增資壓力:為了接軌國際IFRS17新會計準則,未來所有的保單依當時的市場利率計算負債,對利率高敏感的保險商品賣越多,增資壓力越大,未來很多公司恐怕都得面對。

.保障型商品(不含投資型商品)的占比越來越低:2018年5~12月保障型商品的保費收入占比落在約44%,亦即超過半數是儲蓄型或是類定存的保單。

國人偏好用保險來儲蓄,是因為大多數人不具有足夠的理財知識與能力,抑或可能在投資股市或基金失利,不願意承擔投資風險,而保險強調利率比定存高、可強迫儲蓄、繳費期滿後解約金即大於所繳保費,甚至繳費期間內就可以每年領還本金至身故,當然吸睛又吸金。未來一旦高利率保險在市場上絕跡,要找到令人滿意的儲蓄型保險或零風險的理財工具只會愈來愈難,恐怕就會投入一些強調有「類似定存」或是「類似保本」型的投資型保單,甚至投入購買ETF基金等等其他理財工具,但所有投資風險還是由保戶自負。小花平台保險顧問Bruce建議,未來購買保險還是要回歸『保險』本質,以保障自身、轉嫁風險為主的保障型商品來做為規劃方向。

★延伸閱讀★

及早做好風險保障規劃 高齡懷孕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小感冒也可能致命?流感失能照護就靠它 : 失能扶助險
「全球失智時鐘」加快 平均每3秒就有1人失智
保障與儲蓄是兩回事!重新檢視買保險「初衷」、把錢花在刀口上
報稅了 減稅紅包大放送!
新婚夫妻規劃保障 掌握5重點留意保險給付
買保險是保當下風險抑或未來風險?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