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被動收入繳保費 等於市場幫你買保險

文:李美虹

有位朋友在一家中小企業上班,收入中等,月薪大約6萬元,老婆也在一家記帳師會計事務所上班,但月薪只有3萬元左右,他們還養育了兩個小孩,且上有雙親,每月奉養費是1.5萬元,因此扣除養育小孩費用、房貸、生活費等固定支出後,其實已經沒有太多餘錢。

所幸,這位朋友自學校畢業後,在未結婚之前很努力工作,因為那時仍住父母家,所以可以存下大部分的薪水,總計畢業11年存下了大約300萬元。結婚時,他拿了200萬元當作買屋頭期款,剩下的100萬元他不敢亂投資,就拿去買了一檔債券基金,年化配息率約5%,算是穩健型的一筆投資,過去他就把這筆配息收入當作家人每年國內或國外度假的娛樂費用。

用被動收入產生的現金流買保險、繳保費

日前與他在某場合中意外相遇,他趁機問我有關家庭保險的事,我大約瞭解了一下,他的保障明顯不足,但他說,以他目前的家庭收支已經無多餘的錢再買新的保單,因此,我建議他可以把每年債券基金配息的這筆被動收入,回流支應保險費,因為按照估算,5%年化報酬率,每年相當於會有5萬元的配息收入,只是他必須降低原本全家出國度假的享樂費用。

以他的情況概估,我建議他可以用一張低保額的壽險主約(或終身失能險當主約),用附約型態搭配定期型的各種醫療險保障,一年保費抓在5萬元以內(3~5萬之間),這麼一來,就等於不用每月再提撥薪水的一部分給保費,變成市場幫你給付保險費。

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在今年初剛買了終身失能險,其實我個人每年保費已達到臨界點,要再抽出一筆費用支付失能險保費,對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20年繳費期,等於是到退休後都還得拿退休金來繳這筆保費。所幸,我有一張19年前買的儲蓄險,只要再繳1年就期滿,每年有還本金12%,因此我可以用這筆還本金來繳納這筆失能險保費,以及10年前購買的重大傷病險等多張保障型保費,這樣一來,就算我退休,我也不用愁保費繳納問題會影響到我的退休生活。

廣告

基金養基金 也是用一筆錢創造出兩筆投資

對於已經靠投資打造被動收入的人來說,除了把被動收入滾入再投資,如果在醫療保障方面不足夠的人,的確可以用上述方法比照辦理。也就是說,當你創造了現金流後,可以將這筆收入回流用來支應保險費及生活支出,這樣就可以不必再挪出一部分薪水來彌補不足額的保障型保險,也可加快儲蓄及投資的速度。當領息(包含儲蓄險還本金、存股或配息債的息收等在內)的規模再成長,就可以進一步回流支應生活費,讓生活過得更餘裕。

上班族泰半都只有一筆薪資收入,有人會多兼差開闢財源,但如果可以聰明理財,更可以單用一筆錢就做到保障與財富成長兩個目的。例如,基金教母蕭碧燕以前最常用的「基金養基金」,亦即先從每月薪水中提撥一筆金額(例如3千元),定期定額投資一檔基金,當這檔基金報酬率達到預定目標(例如10%或20%時)時,就將基金贖回,然後將贖回的基金,再分成36筆養另一檔基金,而原本每月薪水提撥出來的3000元,仍繼續定期定額一檔基金(可以是同樣一檔),這樣一來,每月薪水提撥出來投資在基金的錢仍是3千元,但手上卻有兩檔基金在滾動。這就是善用一筆錢滾出另一筆財富的原理。

而如果是保險保障不足夠的人,也可以用類似概念,先花幾年時間打造一筆被動收入,然後將這筆被動收入挪去繳納保險費,這樣薪水可以繼續挪出一部分比例投資理財,累積財富,而保險也不會因此而顧此失彼,少了人身風險的安全保護傘,這就是聰明理財的精髓。

★延伸閱讀★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投資就能賺錢

把東西貼上生命標籤 看看它值得你用生命換嗎?

高利儲蓄險停售 千萬別跟風搶買 因為它並不高利!

年輕人要想財務自由 就要持續保有工作收入

三個年輕人的咖啡財富比較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0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

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目前在

《Money錢》擔任社長兼總編輯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