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3分法 就能輕鬆存錢、快樂花錢

文:李美虹

每當聽到有人勸你要存錢時,想必從腦裡跳出來的第一個念頭一定是:「唉,那就得省吃儉用,什麼錢都要算得好精,真痛苦!」其實,只要掌握「三分法」,把收入分成三等分,存錢就不會太痛苦,就跟我前一篇寫存錢跟減肥一樣的道理,美食照吃、體重照減。

通常理財專家都會建議大家,應該透過記帳的方式來檢視每個月的收支狀況,然後把「原本不該花」的錢省下來,這樣就可以順利存到錢!但是,如果是過於繁雜而且天天不能中斷的日記帳,就會讓很多人無法持之以恆,或是一開始就打退堂鼓,於是就讓自己繼續頹廢下去當個月光族。

其實,存錢、花錢都有個平衡點,只要掌握「收入三分法」的原則:把每個月薪水分成三等份:一份用於「必要支出」、一份「存起來」,最後剩下的那一份就能「放心花用」,這樣的分法,就不會讓人覺得每個月都處於「苛刻自己」「虐待自己」的情境中,自然就能輕鬆存錢、並且享受花錢的樂趣。

必要支出、存錢帳戶、享樂帳戶

利用「收入三分法」的好處是,可以建立「自動儲蓄」系統,實際做起來真的不難,也不用辛苦計算每天只能花多少錢,刻苦吃土司、泡麵過日子。

一、必要支出先備齊

必要支出是包括每月及年度的必要開銷,例如房租、水電費、孝親費是屬於每月必要支出,而每年的保險費、所得稅等就是年度的必要開銷。由於必要支出都是不能省的,每個月薪水一入帳,就要先拿來應付這些支出,所以能先付的就先付,時間還沒到的,也要記得先預留。好處是,每個月的必要支出通常都是固定的,金額變動不大,該準備多少錢很好掌握,只要花點時間列表,計算機簡單算一下就行了。

廣告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年度的必要支出,像一年或一季繳一次的保險費,可以在每年初先計算整年度保險費,再除以十二,換算成每月固定該提撥的金額,等需要時再動用,這樣就不會等到繳費期限迫在眉睫時,還得再想辦法籌錢。

二、存錢帳戶不能花

很多人存不到錢的原因,是因為在繳了每個月必要支出後,就把剩下的錢拿來「任意花用」,如果自己沒有自制力,當然很難存得住錢。想想,薪水入帳後扣掉必要支出,剩下的錢如果就是可以「自由花用」的錢,那麼花得少、自然就存得多,而多數存不到錢的人,最大問題就是「把錢花光光」啦!

不想淪落到變成月光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再多申請一個銀行的「存錢帳戶」(儲蓄帳戶),在薪水入帳後,每個月就挪一筆錢轉做定存或投資(例如定期定額買基金),例如每個月5號領薪水,第二天6號你就設定自動扣款(買基金或買零股)或自動轉帳到存錢帳戶(定存或活期儲蓄),而且這個帳戶最好不要申辦提款卡,讓這個儲蓄帳戶內的錢「只能進、不能出」。

另外,三節或年終獎金,也是很容易被揮霍掉的一筆錢,因為三節獎金或年終獎金在心理層面上,會覺得是「額外多出來的一筆獎金」,於是就很容易把這筆錢拿來消費「犒賞自己」!如果想要把這些錢牢牢存住,那麼不管是年終獎金或其他額外收入,最好方式就是「忘了」這筆錢的存在,只要一收到錢就立刻把它轉帳到存錢帳戶內,無形中就可以加快你的存錢速度囉。

三、最後剩下的那份錢開心花

只要把前面兩個帳戶都準備好了之後,那麼最後剩下的錢就可以拿來盡情吃喝玩樂、逛街買東西!因為必要的支出、該存的錢都有了,自然就不必靠記帳來檢視支出、然後擠錢出來存!況且,因為留在帳戶裡的錢其實也所剩不多了,所以也不至於會花過頭。

不過要提醒的是「刷卡消費」的部分。現代人常會使用信用卡來繳納水電費、手機通信費、保險費等必要支出,這種方式的確是比較方便管理。但如果是用信用卡大肆採購一些非必要物品,就要當心過度消費。

別忘記,只要「刷卡」就是預支未來的收入!這個月刷的錢、下個月就得付款,如此一來,勢必會排擠到下個月的收支分配。因此,刷卡一定要適可而止,這樣才能避免儲蓄計畫破功。以前我們常教想存錢的人,最好的方式是「不刷卡」,也就是說,收入三分法中的第三份盡情花用的錢,是以「現金」支付的方式來享受所有的吃喝玩樂,這樣就算花光光,也不怕會透支到下個月的收入。

收入不固定者要未雨綢繆 收入增加、儲蓄也要增加

就算是收入不固定的上班族,一樣也可以使用「三分法」,只要把每筆收入都分成三等份來分配就行。對於那些因為淡旺季收入差別大的業務員或接案的Soho族來說,建議更要秉持「月收入有增加,儲蓄金額也要適度提高」原則,也就是賺越多、應該存越多,而不是花越多。

這套方式剛開始運作時,習慣亂花錢的人,可能不到月底就把當月的享樂額度用光了,所以建議搞不清楚把錢花到哪兒去的人,還是花點心思記帳,記錄各項開銷,幾個月後就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找到節流的方法。

★延伸閱讀★
用減肥觀念存錢吧!
花錢吧 寶貝!只是花錢真能得到滿足嗎?
預算有限時 先買實支實付醫療險
365天天存錢法
普悠瑪翻車大事故 意外險+刷卡買車票很重要
用一筆錢就能養出至少兩筆以上資產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0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目前在《Money錢》擔任社長兼總編輯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