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想投資 先從提高收入開始!

文:黃珮婷

投資與理財二件事經常會被放在一起討論若細分其實是有差別的

最簡單的區別方法:理財是積累本金,投資是以錢賺錢

舉例來說

香港首富李嘉誠,替一出生的孫子買保險,是屬於理財行為。

李嘉誠做生意,投資大陸,英國是投資行為。

至於在低位向銀行舉債擴張,在高位降低借貸比率(負債比率降低),則是屬於理債行為。

理財投資大不同

1理財的目的及工具?

理財的主要目的是積累本金,創造第一桶金

主要工具有保險(儲蓄險,年金險,醫療險)貨幣自住型房地產政府公債(美國國債)銀行定存薪資自提……

2、投資的目的及工具?

投資的主要目的是以錢賺錢,創造資本利得,累積財富

主要的投資工具包括:創業商業地產(非自住),外匯保證金操作,新興市場債股票債劵投資型保單……

理債,理財,投資是三件不相同的事,必須先理解,然後用不同的工具及方法達到理債,理財以及投資目標

更由於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力和要求投報率都不同,所以必須清楚瞭解自己每個階段的需求再進行規劃

理財是投資的開始?

美國萬通在今年第二季委託港大民意調查,訪問510位「80後」或「90後」。接受調查的受訪者平均收入為港幣1.4萬元(約台幣56千元),日常消費及家庭開支分別佔每月收入30%24%,而儲蓄及投資則分別佔收入29%8%

上述調查顯示儲蓄約佔收入的3。而儲蓄被歸類在「理財」範疇內。不可諱言,「儲蓄是投資之始一定要有本金才有機會進行投資

廣告

可是單靠儲蓄這類消極的理財,無法讓資產長大。以一位月入12,000元港幣的年輕人欲購入一棟300萬港幣房產每月儲蓄薪資的1/34,000港幣元在工資每年漲5%房價維持不變的情形下須要14才能存到3成自備款。若再加入房價增值因素,只單純理財,後續根本無法完成購入資產的目的

其實不只香港全世界年輕世代大概都有相同痛苦。收入有限,物價卻持續上漲,在惡性循環的環境中努力掙扎著

對於收入較少的年輕人,此時最好將精力花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因為這個階段可運用資金部位小,即使有好的行情,資產的增長也會比較緩慢,再加上投資經驗不足,很容易受傷。不如,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爭取升職加薪,才能累積更多的投資本金。

整體而言理財不是終極目標而是階段任務」。可透過保險(儲蓄險,年金險,醫療險)貨幣自住型房地產政府公債(美國國債)銀行定存薪資自提積累本金,創造第一桶金之後還是要進行投資才有機會讓資產增加

★延伸閱讀★
5個方法!負債OUT
1800踏出理財的第一步!
衝動買房!35歲左右的年輕人最危險
股票融資、借錢買房哪個比較危險 90%的人都猜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