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債券違約潮 愈演愈烈

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陸媒披露,今年大陸的債券違約規模已直逼830億元人民幣(下同),創下歷史新高,第三季尤為嚴重,違約金額年增近9倍。為避免發生骨牌效應,當前大陸政府正積極要求地方加快專項債券發放進度,或是以國有資本注資企業,以解燃眉之急。 中美貿易戰打得火花四射,但其實大陸的金融債務問題才是其心腹大患。華爾街見聞昨(16)日報導,截至10月12日,大陸2018年的債券違約規模已達829.95億元,為先前違約規模最大的2016年(384億元)的兩倍多。新增債券違約主體達到28家,是去年的近3倍,也超過2016年最高峰時期的24家。 以第三季來看,目前大陸的債務違約,首先是數量顯著增多,包括違約債券檔數、違約債券規模和新增債券違約主體,均達歷史之最,共有53支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違約規模約為521.56億元,分別為去年同期的6.6倍和8.7倍。 其次是違約類型多樣化及企業違約家數增多,當季新增違約主體共16家,其中民營企業占12家,顯見民企在融資上的窘迫。 另外,過去有地方政府做靠山的城投債(發行主體為地方政府設立的城市投資平台,主要為地方基建項目籌措資金,並由地方政府提供擔保)被視為最穩妥的債券,但8月份新疆17兵團六師SCP001成為首支城投債違約後,動搖市場長年對城投債的信心。 對於大陸警訊頻傳的債務危機,多家國際評級公司去年已經示警。惠譽去年秋天曾經警告,城投債可能觸發大陸地方債券市場的重新定價,尤其規模愈小的地方政府,償債能力更加脆弱。 為了馳援地方的融資需求,大陸財政部8月15日公布「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要求地方政府加快近兆元的專項債券發放進度,各地至9月底累計完成新增債券發行比例,不得低於80%,剩餘的發行額度要在10月發行。 另外,為解決近期A股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債務違約頻繁的問題,深圳已率先拿出幾百億元專項資金「救助」20多家當地A股上市企業,隨後山東、福建、四川、河南、北京等省市的國有資本也下場接手當地的上市民營公司股權,提供流動性支援,避免公司周轉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