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學著與AI共事,否則就會被淘汰!

你怕被AI(人工智慧)取代嗎?對許多業者來說,AI不是威脅,而是幫企業數位轉型的有力工具!

「第16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第三場專題論壇「智慧未來 服務創新」談的就是如何以AI驅動數位轉型,由唯眾傳媒創始人暨執行長楊暉主持,邀請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中華郵政董事長魏健宏與微軟大中華區AI暨數位轉型負責人趙質忠,分享來自業界的經驗談。

楊暉︰AI不是科技業專有,已影響民眾生活

「兩年前,我還是科技業的小白,但『微軟小冰』開啟了我對AI的認識!」一開場,楊暉分享唯眾傳媒與湖南衛視合作的《我是未來》節目經驗,該節目邀請AI機器人「微軟小冰」當助理主持人,她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聊天機器人,創下人機共同主持節目的首例。

楊暉自豪表示,《我是未來》的第二季豆瓣評分得到8.2高分,這也顯示AI不再是科技業專有,逐漸受到各界矚目、影響民眾生活。更重要的是,AI已經是推動企業數位轉型的主要動力,而且目前全球AI市場產值已達2700億美元。

圖/唯眾傳媒創始人暨執行長楊暉

廖榮鑫︰航空工業啟動智慧製造三部曲

像全台最大的航空零組件製造商「漢翔航空工業」,已逐步導入智慧製造、工業AI的相關應用。

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在現場秀出簡報,表示自萊特兄弟開啟航空時代,至今已115年,航太產業正面臨工業4.0、智慧製造、貿易保護和租稅優惠等挑戰。他表示,過去製造基地都放在便宜的地方,進入全球化3.0之後,未來應該要更貼近市場。

廣告

此外,積層製造(編按:Additive Manufacturing,AM,3D列印即屬積層製造,被視為帶動第三波工業革命的顯學)掀起產業革命,供應鏈不再需要長鏈運作。而漢翔也調查航太業的全球成本圖像,像美國、日本一小時成本高達100美元、台灣是45至50美元、馬來西亞15至25美元、土耳其8至10美元,墨西哥則在5美元以下。

這也點出漢翔生存的迫切壓力,加快他們導入智慧製造的速度,目前已投入100個資訊工程師,在半年內打造三個示範廠區。

廖榮鑫並揭櫫漢翔的「智慧製造三部曲」,首先是今年5月曝光、漢翔自行開發的iAIDC戰情室,主要分為包括機台智慧化、智慧化製造和智慧化管理三部分,適用於航太設計和製造端,可整合資訊系統、廠區機台,形成「機聯網」。

二部曲是決策戰情中心,可在同一平台看到各單位的即時營運狀況,例如機器的稼動率、專案的營收等;第三部曲是iAI,就是工業AI將導入智慧化排程、生產線即時監控、製程大數據分析,甚至包括機器人與AR/VR的設計驗證。未來,打開手機和平板、透過iAI的平台,就能監控每個機台的狀況。 

圖/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

魏健宏:郵政4.0 力拚智慧物流、數位金融

至於百年機構中華郵政,也進入郵政服務4.0時代。中華郵政董事長魏健宏表示,過去中華郵政三大業務主軸「郵、儲、壽」,也就是郵政、儲金與簡易壽險,現在這些業務要全面進入兩大數位轉型工程:智慧物流與數位金融。

魏健宏解釋,「智慧物流」的服務重點在於網購電商的物流配置,要將物品流動、經營效率、人力與設備做最好的配置,這需要導入資通訊與大數據分析。而中華郵政擁有全國1300個郵局之外,還外加2000個i郵箱,已是全台最大物流公司。

至於數位金融,中華郵政持續演進網路化與行動化服務,建置包括數金郵局、虛擬櫃員機等智慧化服務。而進一步滿足消費者數位金融需求的祕密武器,則是剛於6月動工的中華郵政智慧物流園區,行政院長賴清德期許該園區能成為亞太的智慧物流示範區,預計兩年後面世。

圖/中華郵政董事長魏健宏 

趙質忠:AI加上人類智商,才是超級智能

而打造「微軟小冰」、AI科技走在前端的微軟,則由「微軟大中華區AI暨數位轉型」負責人趙質忠來現身說法。他首先讓大家服下定心丸,表示AI不是來取代人類,人工智慧必須加上人類智商(Human Intelligence),才能成為超級智能(Super Intelligence)。

趙質忠指出,AI科技的進入門檻變低、變得普及化,許多產業都能把AI當成轉型工具,但應該思考的是,怎樣以人為本,因為轉型的關鍵在於客戶體驗,怎麼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是一大挑戰。

圖/微軟大中華區AI暨數位轉型負責人趙質忠 

他以「微軟小冰」為例,小冰是注重情感的聊天機器人,與一般注重IQ、理性的智能助手是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方向。目前,微軟小冰已推出第六代,在微信的小冰公眾號上,平均可與人對話35次,最長甚至達5小時,用聊天方式更深入了解對方的個性。但這樣的AI能力如何應用到商務面?

以小冰的日本表妹莉娜與日本LAWSON便利商店的合作為例,莉娜透過對話將LAWSON促銷券推薦給對話的人,兌換率高達四成,遠高於一般的1%至2%的兌換率,為什麼?因為莉娜不是憑空推薦,她能掌握對方的狀態,例如失戀了,給你一個巧克力兌換券、運動回來給你啤酒的折價券。

「這是第一個與AI並存的世代,AI不見得取代人類工作,但你得學著與AI共事,否則還是會被淘汰!」趙質忠舉例,AI不可能取代老師,但不會用技術與AI的老師,一定會被會用AI與技術的老師取代。

微軟已在今年元月在台灣建置AI R&D中心,目前已有50多位員工,就是希望以AI為工具深入情境與消費場景,替企業驅動數位轉型,甚至幫忙做世代交替與家族企業接班。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