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總研:日企找出路 台灣最麻吉

野村總研:日企找出路 台灣最麻吉
野村總研:日企找出路 台灣最麻吉

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正武為日本和台灣許多公司提供投資諮詢, 他認為日本企業有出走壓力,台灣企業有競爭力,雙方互補,就會建立技術或資本的合作關係。

文/孫蓉萍

「大約五年前,日商對台投資開始出現變化,不動產和零售業的動作尤其明顯。」熟悉日商投資台灣趨勢的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正武指出。

近年來日企爭相來台,例如不動產集團在台灣開Outlet或飯店等商業設施,藥妝店以及各大品牌的牛丼和迴轉壽司等餐飲業也都到齊。分析其中原因,除了台灣有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來自日本國內的壓力,因為日本人口高齡化,市場飽和,迫使企業不得不到外國找出路。

張正武指出,其實台灣不一定是他們進軍海外時的首選,因為台灣市場畢竟不算大,他們可能到中國或東南亞設點之後,再到台灣;但卻發現原來台灣市場其實發展相當順利,因為台灣的消費習性、生活習慣或想法和日本相近,使得日商相對容易設定商品的定位。若再加上政府的協助,就會吸引更多日商投資台灣。

海外市場怎麼挑? 台灣未必是首選 但最順利

除了台灣人熟知的服務業品牌之外,製造業也有不少資本合作案。例如日本愛克工業收購日勝化工50.1%股權;中美冠科與日本JSR公司及Gallo Merger Sub Corp簽署合併協議進行反三角合併,成為JSR100%子公司;日東紡收購建榮47.65%股權;日本電產收購超眾48%股權。今年日立製作所則公告指出,已透過全資子公司台灣日立電梯公司公開收購永大機電28%的股權,加上原有的股權,共握有已發行股數的39.7%。

廣告

張正武指出,日本製造業的水平整合性很強,因此業務內容很多元,例如建築、鐵路工程等系統的統包技術很強,提供的是一條龍的製造業;反觀台灣企業,可以垂直整合,但水平整合力弱,而且企業通常有多樣化產品,卻不夠深入。

日商向來做的是綜合性的整體考量,而且眼光放遠,會在全世界布局,找上下游的零組件技術,加上有些企業第2代不願接班,如果台商的技術或市場能和日商互補,日商就會直接參股或併購,「日商買的是未來」。例如日立加碼投資永大,單純就是因為日立和永大機電的合作關係已經50年,是長久以來的夥伴,而且永大在中國深耕已久,有助於日立在中國和亞洲拓展事業版圖,因此決定投資。

許多人認為日商進軍中國前,會找同樣使用中文、文化相似的台灣企業攜手合作,以降低陣亡機率。不過張正武認為,那是15年前的狀況了,當時台商還有一定的競爭力,但現在中國甚至有些產業還值得國外學習,例如無人店鋪等。也有人認為日台可以一起進軍東南亞,但實際狀況是,如果不是早已在東南亞設廠的台商,兩個新手一起去攻東南亞市場,成功的機率不會變高。…(本文節自財訊594期,詳全文)

更多財訊文章:

謝金河:日本的企業大軍襲台!

機械業躋身第3個兆元產業》日廠安川、台廠上銀同感市場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