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往哪去,才是你理想的生活?給無力改變現狀的你兩個忠告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2019 年 6 月號,特別企畫:脆弱的勇氣 )

上次跟朋友提到自己想換工作,一年過去,你還待在原公司、原職位。沒換的理由很多:要養家、付房貸,還有父母的期許,希望你在公司內領穩定的薪水、能升遷就好……。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自己沒有動力了,做著既不辜負長輩期待又能養家餬口的工作,卻漸漸失去熱情,愈來愈不快樂。支撐你繼續下去的是諸多現實考量,而不是自己的成長和夢想。

在意外界評價與怕風險,導致人們停滯不前

改變現狀究竟有多難?因為改變代表要承受周遭的關切,還有失敗的風險。試想,如果你今天決定離職去創業,你可能會臨時沒了收入,不僅校長兼撞鐘,還要付薪水給員工,甚至乾脆不領薪水以減少開銷。

最常困住我們的還有 「普世價值」 ,化身為親朋好友四面八方來的關心,指點你「應該要」怎麼做才對。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在《不完美的禮物》中指出,選擇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時,會冒出許多「應該要」的聲音阻攔你。「你應該要在意的是賺錢,不是意義。」「你應該長大,找個穩定的工作,買自己的房子,大家仰賴的是這個。」

另一阻礙是我們在界定自己是誰、做什麼工作時,所產生的掙扎。 人們習慣用財富來衡量工作的優劣,對薪水少的工作感到自卑。比方說,一位會計師身兼作家,他寧可向別人介紹自己是會計師,而不提作家身分,只因為作家賺不了什麼錢,索性當成興趣在做,即使作品並不遜色。

除了上述兩個心魔,過往的不好經驗和回避風險也是讓人們不願冒險的原因。比方說,過去投資失利,繳了不少學費,要再次冒險創業,態度就會變得非常負面,像是「萬一因此破產了怎麼辦」,而不是思考「能做什麼」。

廣告

《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指出,對風險的看法會影響你的感受,最後也會左右你的行為。而風險往往令人恐懼,因此人們乾脆不去思考風險或後果。但是如果理性評估,自問「潛在成本是多少?」(冒險的代價)、「潛在效益有多大?」(冒險的正面結果)、「有什麼替代方案?」「最糟的情況是什麼,我如何避免?」反覆思考這些問題,找出相關事實幫助自己評估,也許你會發現「審慎冒險」沒有那麼困難。

拋開過去、審慎冒險,事情可以重新開始

想聽從內心的聲音,該如何踏出第一步?《無力感》提到, 首要工作是卸下自己過去的成果 ,比如說曾經是冠軍跑者,現在就把自己當成第一次比賽的選手,帶著全新的心情進行訓練。

倘若你覺得放棄一切投入新的事物風險太大,也可以透過進階式轉移,比方說,你想當全職作家,可以白天工作,晚上寫作,待作品穩定能帶進固定收入,再將重心從白天的正職工作轉往寫作。如同布朗所說:「沒有人說你必須辭去白天的工作,才可以培養有意義的工作。」

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指出人的精神有 3 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小孩。

駱駝代表「活下去」,服從主人的命令、背負所有行囊橫跨沙漠直到死去。而獅子則是為了自己而活,不是別人。所有事情由自己決定,自己負責,專心一致努力獲取代價。你想當一輩子的駱駝,還是成為主動性強的獅子?想從駱駝變成獅子,就得 學習孩子的精神,即使失敗數千次都不放棄,在咿咿呀呀中學會講話,在不斷跌倒中學會走路;用孩子的視角看待世界,沒有限制也沒有壓迫,任何事情都能夠重新開始。

兩方法,描繪你想要的未來

意識到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往往是改變的契機,然而,該往哪裡去,才是你想要的生活?以下提供描繪未來的方法:

視覺展示版
根據興趣、嗜好與熱愛的事物,蒐集讓你很有感覺的照片、圖片與文章,幫助你釐清人生中想追求的東西,張貼在隨時可以提醒你的地方。

經理人月刊第 175 期

自由書寫
以無意識、不假思索的方式,記錄腦中思緒,探索自己的想法與感覺。不要暫停下來修改或評斷自己寫的東西,比如用 10 分鐘寫下我熱愛的事物。

經理人月刊第 175 期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