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的手 等中美爭端明朗後再進場買股

美國川普總統在中國劉鶴副總理要去美國談判前突然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課徵25%關稅,預期是川普總統的談判施壓,但中國也不會照單全收,必定反制美國,造成金融市場的不確定風險。

川普突然要對中國課徵關稅,這是談判之前所耍的技巧性施壓,但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不是省油的燈,中國已爭取到一年的時間來備貨重要的戰略資源,包含華為今年初突然狂下8個月關鍵零組件訂單,使得中國已有籌碼跟美國態度強硬,所以中國敢跟美國說不。

股市要能走出陰霾,可能要等川習兩人見面,大家各退一步才會利空出盡,這是最好的情況;一反之前市場投資人認為,股市將一直漲到川習會,變成利多出盡的情況。但是,若川習會破局不見面,或見面卻不歡而散,恐怕全球股市將會遭受更大的衝擊,不見得不會發生,這是最壞的情況。

這次美國對中國加徵的稅範圍更大,對消費需求及生產供給的衝擊,將比去年課徵10%的稅還要嚴重。有人樂觀認為,台灣相關廠商已遷廠應對,可擺脫中國廠商低價侵攻PC、伺服器、網通等競爭,且歐美客戶願意多花點錢買台灣產品。上述說法不全然對,但似是而非,主要理由如下:

一、美國突然對中國2,000億美元、甚至還有3250億美元商品課稅25%,衝擊及影響是非常重大且全面性。不管關稅是由消費者吸收,還是生產者負擔,產品價格將會提高,直接衝擊消費需求降低,甚至改變消費行為,進而影響廠商。

廠商也會因為消費需求下降使得工廠訂單降低,營收及獲利下降,進而影響股價下跌;尤其目前大盤及個股都已大漲到高檔區,遇到這樣的重大利空,需提防出現類似去年下半年全球股市修正的情況。

廣告

二、生產基地的轉移,對於土地取得、人員訓練、相關供應鏈是否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衛星體系,都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即使許多廠商想把工廠移回台灣,目前也面臨台灣土地廠房短缺、找不到人工來生產的大問題,還要擔心未來可能缺電的疑慮。

三、移到越南建廠及人員訓練要一段時間調整,台廠可以這樣做,陸資企業當然也可以比照辦理,結果競爭情況還是半斤八兩,而近期才遷入越南的台廠更沒有太多的競爭優勢。

四、只有極少數公司產能不在中國者,會有生產優勢,不過面臨中美貿易衝突的初期,也會受到需求降溫造成業績下降,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恢復訂單需求。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勢必影響消費需求,對生產供給造成壓抑。去年上半年半導體晶圓材料、功率半導體、DRAM、被動元件等產業出現10年難得一見的供給短缺,卻在川普總統對中國產品課稅10%,造成2018年下半年變成供給過剩(因需求下降及缺貨時的重複訂單)。

上述情況也可以跟費半指數連結做說明,去年上半年半導體大榮景,但是費半指數在去年3月創新高後,卻在產品缺貨及大好之際出乎預期地領先盤跌,而後遇到川普對中國課稅利空,造成費半指數及相關個股出現較大幅度的修正,今年初才大幅反彈。

買在消息 賣在事實

等利空出盡再進場

上周(5/6-5/10)川普突然對中國課稅,費半指數從最高的1604點修正到近期收盤的1487點,跌破月線,有往下尋求季線(1440點附近)支撐。雖然中美貿易衝突嚴重是造成近期美股下跌主因,但是5月公布企業財報或經濟數據若是不如預期,也會造成美股及個股拉回修正。

例如英特爾(Intel)預期未來成長個位數,不如市場預期,股價大跌。因此, 未來也要留意企業財報不如預期或下修的修正壓力。

就投資策略來說,要有「買在消息(最爛)、賣在事實(最好)」的逆向思考及操作。股市悲觀氣氛高張、股價最低點時敢買股票,等到指數及個股漲太多,應該見好就收,留一些給別人賺,不要想賺到最後一分一秒。

以許多股價漲完的中小型股來說,2、3周前股價大漲噴出後,股價至今已大幅修正超過1~2成。實務操作上,中小型股大漲後,不僅未來報酬率大降,若股價超漲也會下跌修正劇烈,但很多投資人卻認為好還會更好,所以買在高點被套牢。

本周大盤及部分個股可能會出現跌深反彈,或可短線操作,但因面臨中美貿易衝突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持股高者應把握反彈之際降低持股,做好風險控管,且在利空未出盡前,不要貿然攤平股票及增加持股比重;至於持股低者,寧願等大盤及個股修正完畢、利空出盡,再來擇優投資。

擇股方向來說,要選基本面趨勢及獲利佳、股價基期及本益比低、籌碼越乾淨越好,最好是第一季獲利優於預期、第二季及下半年業績及獲利往上、股價漲幅不大的公司。

或者等業績及獲利展望佳的中小型股或強勢股,回檔修正超過1~2成,再找機會逢低投資,短線區間操作。若股價跌得夠深、夠便宜,則可長線波段操作。(作者為宏遠投顧副總)


更多今周刊文章
鴻海市值一直縮水怎麼辦?楊應超:郭董胸有成竹 股東不用過度擔心
韓國瑜直言柯文哲聲勢看好 「他一面布局、一面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