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中美貿易戰,信邦、泰鼎、晶睿擁地利優勢突圍(3-2)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在客戶訂單湧入下,信邦 (3023) 審慎樂觀看待明年營運表現,信邦預估,明年業績會比今年好。

產業供應鏈吹起遷徙風,與大陸相鄰且生產成本較低廉的東協各國挾地利優勢獲全球各大廠青睞,消費品、工業、科技、汽車及化工相關大廠紛紛將目光轉向東協各國,希望擴大在東協國家製造據點,提供客戶更彈性供貨服務,以降低中美貿易戰關稅衝擊及地緣政治風險,其中泰國因佔地利優勢,水電及基礎建設較其他東南亞國家完善,且無排華問題,加上泰國政府積極推動泰國4.0,可望讓電子產業供應鏈更為完整,成為台達 (2308) 等國內外大廠設廠首選。

台達在7月底決議透過子公司DEISG以每股泰銖(THB)71元、最高總金額21.4億美元有條件式自願要約收購取得DET股權,擴大在泰國等非大陸地區生產據點;而越南除勞動成本低廉,也簽署多個自貿協定,並重新參與談判「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力爭跟歐盟在今年底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吸引南韓曉星公司及大陸公司—歌爾(Goertek)等前往設廠。全球大廠積極搶進,帶動東協各國的外國直接投資蓬勃發展,根據馬來西亞銀行集團研究報告,泰國1到7月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金額年增53%至76億美元,流入製造業部門金額更激增將近5倍;包括南韓曉星公司在聚丙烯項目砸下12億美元在內的外資企業大舉投資,今年前9個月流入越南製造業的資金增加18%;流入菲律賓製造業的金額在同一時期也從1.44億美元飆升至8.61億美元。

東協各國的製造優勢亦讓在泰國深耕多年,以泰國為主要生產據點的PCB廠—泰鼎-KY自第2季起感受到大廠轉單效應。

廣告

泰鼎-KY為東南亞第一大台資PCB廠,在泰國共有兩個廠區,公司於2016年進行擴廠,並於2017年完成2到3階段擴廠,目前第一廠區單月最大產能約26萬米平方,第二廠區單月最大產能約20萬米平方,其中4層到6層約佔產品60%到70%,8層佔不到20%,其他是雙層板,2016年銷售面積成長10%,2017年超過20%。

若以終端產品來看,泰鼎-KY大致可分為TV、DVD及Home Appliance的家庭類、通訊、PC、車用等,其中家庭應用約佔50%,通訊約20%,PC約佔15%到20%,車用約佔10%。

然而,再好的公司,營運也會遇到亂流,泰鼎-KY也不例外,2017年公司業績陷入谷底,讓公司重新思考產品策略,將重心轉向毛利率的改善,往高利潤產品佈局,並嚴格控管生產成本,以提升獲利能力。

泰鼎-KY表示,公司近幾年積極進行業務及生產管理調整,在業務端部分,公司專注在高利潤產品,並緊盯客戶需求,因此對客戶訂單及產品料號需求有高度掌控能力,透過產銷配合以提升工廠稼動率,讓工廠常態性維持一定的生產數量;此外,公司也在生產線上針對重要及主要製程控管停機時間,讓設備發揮最大效益,並透過西式管理搭配東方人文關懷,塑造具人性管理之文化,落實執行成效,達到強化員工執行SOP及維持生產穩定性的效果。

看好車用電子成長趨勢,公司也強化在車用板的佈局,儘管公司車用板應用仍以娛樂音響等汽車內裝為主,但公司亦積極開發更高階車用板產品,預計今年第4季車用板出貨有機會增加,車用板可望成為推升公司未來業績的新動能。

經過一年多產品佈局及產線調整,加上轉單效益顯現,讓泰鼎-KY今年營運重新展現強勁成長力道,泰鼎-KY第3季合併營收為32.43億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營業毛利為6.16億元,單季合併毛利率為19%,稅後盈餘為3.28億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單季每股盈餘為2.16元;累計前3季合併營收為80.79億元,營業毛利為12.68億元,合併毛利率為15.7%,稅後盈餘為5.73億元,每股盈餘為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