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業革命出現在英國?英國給台灣工業機器人的啟發是什麼?

文/史雷需

現代工業似乎是從18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後而奠下發展基石,標誌事件是瓦特發明蒸汽機,但各位不覺得很好奇嗎?為什麼工業革命是從英國開始而不是來自其他國家?這到底是歷史必然還是偶然?而這一切跟工業機器人又有什麼關聯?且聽我為您娓娓道來。

18世紀的大西洋,英國與法國開始了殖民競爭,兩國在美洲、亞洲跟非洲產生相當多的矛盾,終於在七年戰爭裡,英國憑藉海軍優勢取得海上勝利,從此掌握通往北美、非洲與印度的海路霸權,這個軍事勝利拉開了大西洋三角貿易的序幕也為幾年後的工業革命埋下伏筆。

先來說一下大西洋三角貿易,我們都知道大西洋接觸的陸塊分別是歐洲、美洲與非洲,英國掌握大西洋海權後,開始盤算要如何經營這些陸塊。他們從非洲將奴隸交易到美洲補充勞動力缺口,有了人力接著在美洲進行大規模的採礦及農作,又將美洲這些便宜的原物料送回英國,英國再製造出各式各樣的民生用品賣到非洲、美洲及印度這些具有龐大人口基數的消費市場進行貿易,從生產源頭到最終消費英國可以說是完成了人類海洋史上第一次的產銷一條龍。

各位千萬別以為擁有那麼多資源就是件好事,緊接著麻煩來了,來自殖民地大量的原物料源源不斷湧向英國,印度的棉織品也飄洋過海來報到,卻引起英國國內強大的反彈,原因是這棉…吸水透氣實在是太舒適好穿了呀!加上來自殖民地便宜得很,許多英國人放棄原來穿毛織品的習慣。

這下子國內紡織業者開始坐不住了,在英國出現大規模抗議,抗議印度人為什麼要織出CP值那麼高的東西害大家失業,路邊小報言詞犀利批評印度,甚至出現在路上看到穿棉織品的路人就群起把他衣服撕爛,這情景有一點像幾年前中國男足敗給日本後,民眾上街包圍日本大使館要求道歉一樣,使館的日本人應該很能理解當時印度人的心情。

廣告

印度之所以棉織品那麼舒適是因為他們有足夠多的便宜勞動力能將棉花的絲拉得又長又細,但在英國這樣的生產條件並不存在,為了解決此一痛點,一系列紡紗機,不管是水力或是牲畜力都派上用場還是不夠,直到1776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後,強大的功率帶動機器終於讓英國的紡織業起死回生,生產出可以匹敵印度的棉織品。

也在1776年瓦特蒸汽機改良成功後,蒸汽機開始被應用在各式各樣的場景,加在車上形成火車、放在船上變成輪船,工業革命自此展開,人類利用機器力量取代傳統人力的夢想也從此起飛。

說到這,你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工業革命出現在英國了吧?

如果英國沒有全力發展海軍,打不贏法國呢?如果沒有大西洋三角貿易,英國有機會產生原物料過多的煩惱嗎?如果英國像印度一樣人口多勞動力便宜還會苦思如何利用機器取代人力嗎?種種矛盾在英國同時出現卻也在英國被完美解決,放在其他國家未必能成功磨合,所以說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是歷史的必然。這是大國崛起前最重要試金石,英國辦到了。

說完了機器取代人力的起源,接著我要說工業機器人,如今人類利用機器人大規模協作主要以汽車及電子產品製造為主。相對於人力,工業機器人有三大特點:
1. 能高效率完成高強度高精度的重複性工作,只要程式事先設計好保證具有高質量產出
2. 能代替人類長期處在有毒、高低溫等惡劣環境下執行任務
3. 能全天候全年無休,僅需定期保養或維修

配置工業機器人除了先期成本高昂,佔地也必須很大,因為每個機器手臂的活動範圍必須互不干擾,所以各位看到Elon Musk為生產特斯拉除了有財務問題,還要建龐大的超級工廠,就是為了要安置工業機器人。

從生產端來說,在製造工業機器人的上中下游裡,台灣擁有良好的原材料供應如鑄鐵、鋁合金、碳纖維、尼龍、樹脂等,在精密減速器技術也獲得突破,再加上原來就有的工業電腦實力,若有人出來整合上中下游,讓國外廠商覺得在台灣能夠一站購足,相信會對台灣整體機器人產業發展更具優勢。

至於消費端由於土地面積受限,基本上不會有廠商在台灣設超級工廠,因此上中下游的串聯整合來吸引國外買家就非常重要,至於買家可以鎖定具有設立超級工廠需求的中美歐車廠或電子製造業為主。

一樣是海洋上的島嶼,我們可以向兩百年前的英國學習,從產銷一條龍的歷史中得到買賣經驗,在生產端鑽研精進技術、在消費端挖掘全球貿易機會,站在世界格局用跨界思維解決困境。

您知道嗎,在全世界知名、最大的機器人ROBO ETF,配置在台股權重超過5%,比起MSCI世界指數配置在台股僅約1%,足足有5倍之多。

我是史雷需,喜歡探索未來的斜槓。歡迎多多分享喔!

歡迎加入「史雷需的未來趨勢洞察/財富自由之路」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