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力推2025綠能政策 這3檔「太陽能」產業後市可期

2025太陽能發電20GW目標,現僅達4 GW

行政院近年積極推動綠能建設,除了風力發電之外,太陽能也是焦點之一,政院目標2025年設置20 GW的太陽能發電量,投資額上看1.2兆元,但截至2020年4月,台電所公布的太陽能累計裝置容量,台電與民營發電容量合計僅佔4 GW,離20GW的目標仍有80%的發展空間,而近年台電所公布的再生能源容量也以太陽能成長最快,截至108年已達到55.8%的佔比,政府為了鼓勵國內廠商投資建設模組廠,更免徵太陽模組材料的進口關稅,而核二廠 1 號機除役後,供電空缺也將由太陽能及風力等再生能源填補,為國內太陽能產業帶來更多的想像。

資料來源:台電官網
資料來源:台電官網

綠電交易元年,太陽能需求漸增

有鑑於環保意識抬頭,科技大廠如蘋果、微軟、Google等,為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紛紛加入了減低碳排放的行列,像是蘋果要求合作廠商使用綠電,台積電、鴻海、和碩、緯創、廣達及仁寶等代工大廠皆有參與,此外今(109)年被視為綠電交易元年,除了賣給台電之外,還有更多交易的選擇,使太陽能有望在未來5至10年內成為炙手可熱的產品。

夏季用電量大增,豔陽高照促太陽能發電量

加上近來連日高溫,冷氣使用的頻率與強度大幅增加,促使用電量激增,今(23)日下午2點時,尖峰用電量高達3,703萬瓩,創下歷年6月用電新高,面對夏季的艷陽高照與逐日攀升的用電量,台電陸續在中南部建置多個太陽能電廠,並以回購綠電的方式與民間保持合作,令太陽能成為夏季重要的供電來源,並順勢拉抬太陽能市場的需求量,以下將逐一解析國內太陽能3大廠。

資料來源:台電官網
資料來源:台電官網

中美晶轉投資有成,太陽能本業亦步入正軌

廣告

中美晶(5483) 作為矽晶圓大廠,擁有十分齊全的太陽能產線,雖然遭逢疫情訂單銳減,但總座徐秀蘭指出,疫情爆發後,受惠在地化供應需求增加,近來有許多客戶積極洽詢訂單,逐步穩定太陽能業務正現金收入,對下半年的太陽能需求相當樂觀,另外中美晶(5483)轉投資的半導體特殊氣體廠「台特化」,成功打入台積電(2330)供應鏈,營收表現十分亮眼,可望為集團帶來豐厚的報酬。

聯合再生產線趨於穩定,第三季訂單能見度高

聯合再生(3576) 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廠,2019年以來受惠太陽能電廠的增設,持續接到多筆模組訂單,自4月產線逐漸恢復正常,至今產能距離滿載不遠矣,雖然前5個月營收僅50.44億元,年減率達41.43%,但董事長洪傳獻表示近期海外訂單有回溫跡象,能見度可至第三季中,在2025年前綠電發電量達標前,業績有機會持續成長,惟須注意未來恐有產能過剩的問題,若供給大於需求會導致市場價格競爭,影響最終獲利成效。

茂迪營收漸增,模組業務拉抬獲利表現

茂迪(6244) 近來董事會決議減資以彌補虧損,為財務結構帶來改善,此外茂迪成功優化電池效率,有效提升模組的發電量,並且將業務核心移轉至太陽能模組,同時提高產能與獲利能力,5月營收已達到3.41億元,相較2月營收成長約32%,同樣受惠於太陽能電廠增設,拉抬模組出貨量成長,隨著近營收穩定增加,配合第三季訂單能見度高,茂迪今年的營收績效,將有機會優於去年與年初預期。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快速結論

受惠環保意識抬頭,太陽能產業逐漸回溫,國內及海外訂單皆有成長,訂單能見度至第三季中,今年作為台灣的綠電交易元年,加上夏季用電量屢創新高、政府有意讓核二廠1號機於明年除役,供電缺口將由風電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補足,太陽能重新獲得市場的關注,對於太陽能產業將帶來正面的影響,疫情趨緩後,國內太陽能大廠營運也有好轉,訂單皆有回穩的跡象,公司更預估下半年營收表現將會有大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