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增學術環委,提高法定出席人數

【時報-台北電】從今年兩次重大環評案件「深澳案」、「觀塘案」可看出現行環評制度的缺失,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官派環評委員人數,足以影響環評結果。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建議修法把環委人數增加到28人,即學者專家21人、官派環委7人,並將環評大會法定出席人數提高到3分之2、即18人,即使訴諸表決,官派環委的影響力也會大幅下降。

現行環評委員共21人,官派環委7人、學術環委14人,法定出席人數只要過半即可開會。而從深澳案最後表決9比8,觀塘案出席人數10人(有3位學術環委迴避,法定人數降低),投票結果7票贊成、2票空白棄權,都可發現官派環委就是這兩個環評案通過的關鍵。

環保團體台灣蠻野心足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官派環委是機關代表,依法可以由他人代替出席,學術環委代表的是各自的專業領域,旁人無法替代,如果有要事無法與會就只好缺席了。因此官派環委7席全到,再加上3、4位學術環委出席就可開會,投票時也會占上風。

蔡雅瀅感慨,依照環評制度的設計,官派環委應該要依據各自部會的執掌,減輕開發案對於環境的衝擊,但最後卻成了投票部隊,專門為政策護航。

張譽尹說,如果把學術環委人數擴充1倍,且法定開會人數拉高到18人,屆時學術、官派比例至少是11比7,投票時官派「投票部隊」的影響力也就下降很多。至於增加的7席學術環委,可以擴大至其他的專業領域,使環評結論更加周延,更符合實際需求。

上述這些變革都需要透過修正《環境影響評估法》來達成,環保署的草案已送進行政院。但據張譽尹的了解,工總、商總認為官派環委人數應提高至2分之1,與環團的主張背道而馳,將來草案出行政院後還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令人憂心。(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廖德修/台北報導)